分享

老年医学:心血管衰老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尕蛋亲 2019-08-08


心血管衰老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1)病理生理改变
 
1)心脏功能改变:心脏功能改变最常觅的是心搏出量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增大并发生褐色萎缩;心脏内纤维组织增多取代弹性组织,从而发生心肌硬化,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心肌重量增加,左室壁增厚,致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搏出量减少。
 
2)心脏传导系统改变:窦房结的起搏细胞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窦房结出现纤维化及脂质浸润,影响了窦房结的生理功能,加上神经支配改变,导致心跳变慢和期前收缩的出现。心脏左侧结缔组织的支着处硬化可影响房室束等传导系统,致使老年人窦性心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出现异常节律或心律失常。
 
3)血管系统的改变:老年人心脏的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缺氧。冠心病成了老年人的常见病。随年龄的增加,血管系统,主要是较大的动脉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硬化。血压升高的同时,脉压变大。由于血管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周围血管阻力变大,对休克及血容量变化的代偿能力降低。作为微循环结构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血流变慢,通透性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微循环的代谢率下降。
   
4)心血管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改变:由血管系统产生和分泌的激素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参与对心血管的功能调节作用,这一调节系统的改变使得机体对于周围刺激失去应有的应激反应能力,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疾病。随年龄的增加,由心血管系统分泌的心房利钠肽、脑钠肽、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抗心律失常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以及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容易引发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
 
(2)相关疾病:
如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所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是指原来正常的瓣膜或在轻度瓣膜异常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病变主要发生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钙化。因病变可以累及瓣周组织、冠状动脉、心脏传导系统以及主动脉和左心房,临床上可以出现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等,也是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好发部位。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学说很多,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因素、机械压力、慢性炎症学说、脂质聚集、早期钙调节有关。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起病隐匿,发展过程缓
慢,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程度多不严重,患者很长时间可无明显症状,甚至终身呈亚临床型。一旦进入临床期,则表明病变已较重,可以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晕厥及猝死等。
主动脉瓣钙化常见于男性,往往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二尖瓣环钙化多见于女性。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必须结合临床并鉴别其他原有瓣膜病。大部分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虽有临床症状但无特异性。老年患者既往无心脏病病史,近期内出
现以下表现之一可供参考:①发现心脏杂音;②出现心功能不全;③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或房室传导阻滞者。X线常规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不宜作为常规检查。超声显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是目前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依据。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应与以下可以发生瓣膜钙化的疾病进行鉴别: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梅毒性、乳头肌功能不全、腱索断裂及黏液样变性所致的瓣膜损害。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及高血压,它们可掩盖原来的症状及体征,易漏诊及误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病因不清楚,因此无法进行病因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遏制其发展。早期无症状,无需治疗,可以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症状及体征时,则给予相应处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可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应予以相应治疗。对于主动
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患者,球囊扩张对主动脉瓣狭窄晚期的再狭窄率高,故只作为短期缓解症状的姑息疗法或病情严重者换瓣前的基础治疗,所以应手术换瓣。少数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只要二尖瓣解剖结构允许可考虑球囊扩张;重度瓣膜病变、钙化或有血栓者应手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如反流严重,在瓣膜可修补的情况下,二尖瓣修补较换瓣的死亡率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