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5岁击退五国联军,晚年却被饿死于宫殿中

 探知社 2019-08-08

提起赵武灵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胡服骑射”。当年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史记》有记载,“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如果说秦国的崛起得益于秦孝公坚持的商鞅变法,那么赵国在战国中后期一跃而成为与秦并肩的强国,赵武灵王功不可没。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国的重担就落在年轻的赵武灵王身上,此时他年仅15岁。赵肃侯在世时,赵国国力逐渐强大,取代衰弱的魏国扛起三晋向外扩张的旗帜。

但是当他去世后,魏、楚、秦、燕、齐五国以吊丧的名义纷纷派使者赶赴赵国,最关键的是,每个人身后都跟着几万军队。《史记》有记载,“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

很显然,五国使者来者不善,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对于一个刚刚即位,而且年仅15岁的新君赵武灵王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赵肃侯的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赵武灵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摆开决战的架势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

赵武灵王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一级戒备,准备随时战斗。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同时又重赂越王无彊,使之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

同时重赂楼烦王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比较紧张,十分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虽然不会有多大的威胁,但是会牵制燕国和中山的精力,让他们没办法全力以赴地攻打赵国。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

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看着赵国四处都是兵士,人人都拿着刀枪,五国使者知道捡不到什么便宜。于是都打消了偷袭赵国的念头,纷纷退兵回国,

少年君主经受这次考验后一举成名。

同时在随后魏相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以对抗秦相张仪拉拢齐楚图魏的连横策略时。赵武灵王没有接受魏国的求盟,说赵国的实力还很弱,不具备称王的资格,反而自降一格,让国民称自己为君。

结果,魏国的五国相王运动没有成功,被楚国击败,被迫割地求和,赵国反而因此得以免祸。可惜一生威名赫赫的赵武灵王到了晚年却因为在继承人上的失误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