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摄影姥 2019-08-08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绘画艺术表现的最高要求是“以形写神’。重教化和重形神这个方面是构成中国画论的核心,是道的简要说明。

“道”在中国历史上,对任何一种形式的绘画作品都保持了最高权威,它概括了哲学观念和艺术实践方面的所有内容,也包括了作画的目的、宗旨、过程和要求。在已往的一千多年中,引导和规范了一代代画家和理论家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不少墨守成规、碌碌无为、德行沦丧和把创作活动作为制造宣传品的不肖之人。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但总的来说,在强大的中华文化洪流中,中国画的发展,并不是通过“以文载道”和“以形写神”这些规定和见解来接受有关画理和进行实践的,画家们通常按照谢赫的“六法”构架来要求和学习的。“六法”框架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中,展现了千千万万画家才智、特色、创造力和不断探索的雄心。

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名作都是在“六法”的规范下产生和完善起来的。到今天,还没有一种理论超越“六法”体系而被画家们广泛接受。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绘画创作中最终的实在是按“以形写神”的原则,来表达画家直觉体验的“神”来构建作品形态的,所以“形”是“神”的扩张和升华,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因此它是本质的,无限的,超越了绘画中所有其它表现因素。

但“形”是基础,是根据,是事物属性的理性展示,“形”和“神”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形”“神”表演的舞台与角斗场所。中国画有各种不同的画种,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各有特色,在追求“形”“神”统一这一原则上,始终是一致的。它的思辨性和抽象性特点,无论人们作何解释,在画史上是永远存在的,即便是强调笔墨关系吧。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而笔墨关系的存在,也仅仅是为“形”“神”展现铺平道路的一种手段。这种具有经验特色的醒示,其本质超越了知识的差别和对立,在不同的理解中进入了不同思维的彼岸,从而表现了不可分割的、没有差别的“道”的整体。

这里的到“道”,既是画“道”,也是“以文载道”的“道”。更是无所不色的由阴阳二级组成的“太极”之“道”。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从“以形写神”到“形神兼备”,这个过程精炼地表达了整个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和所包含的哲学内容。作为绘画中的“形”,是展现人类现实环境中有关的物象和事件。

由于围绕“形”“的一些现象是瞬息即逝的,要把流动变化中的“形”固定下来,画家需要久练的基本功;“形”是变化的主体,画家描绘的仅仅是错觉中的印象,而不是实在的。所以一个事物看起来是乎是固定的,恒久的,实际上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每一描绘行为,不得不采用新的形式和技法。作为画家,为适应这种变化,做的所有努力,都意味着在促使新形式、新技法在不断更新。“形”是绘画的起点,它给画家以规则,以方向。只有通过“沉思”到“顿悟”,求得了“神”的出现,才能取得最终实在的体验。

那么,这种体验与气韵生动的“气”相关。到底什么是“气”?

绘画事业的发展,其条件和局限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历史、时代、环境等外在因素,也有理念上、思想上、修为上等内在因素。但一个总的构架是重整体、重有机的自然关系的作用。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在中国人眼中,自然是个大宇宙,与个体人生这个小宇宙是彼此对应的。《淮南子· 精神训》说:人头之园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云寒暑,人亦有喜怒哀乐相比附。

中国人相信人之生为元气会体,所以老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葛洪在《抱朴子 ·至理》篇中也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强调“养气”也就是养生、养性。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所以画家要画好画,必须“养气”,进而养生、养性、养德、方能心手合一,贯气于笔墨直达画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同类相动》篇中以音乐为例,指出:“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五音比而自鸣,日月有神,其数然也”,并称“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

王充在“《论衡· 偶会》篇中也说:“同类气通,性相感应”;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讲:即二者在相比方面,具有同构性,所以能有相互协调、互动互应的效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什么神奇力量强加于人和事的作为。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同类相应,在互感互动中形成一对相互转化的观念,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阴阳之说。

朱子称:“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阴阳是描述两种循环往复的变迁状态,是一种自然过程,是整体关联下秩序呈现的和谐状态。

中国画的基本出发点,是以诉诸艺术形象的方式适应自然人生的和谐与协调,这种和谐与协调表现在画者、观者、社会、民族、国家等各个方面。只有在这种前提下,画家个人的作为才能与时代共存。这是一方面。

黄美尧艺术访谈录:气韵生动和形神特点的整体性显示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和谐是随历史进程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发展循环往复,一浪高过一浪向前发展的。每一时代的画家,都应在历史阶梯的链条上,留下自己的贡献。

《淮南子》说:“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故至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变易”中的不易,就是中国绘画之道,就是和谐之道,就是“气韵生动”的“气”的实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