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后,要分时段精准养生啦!

 为什么73 2019-08-09

虽然还未出伏,但是昨日已然立秋了,立秋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天气清爽了不少,身上也没那么黏腻了,暑去凉来,季节更替,当然,我们的养生策略又要发生变化了!

立秋后,天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早晚凉、中午热,忽冷忽热的外邪最是容易入侵,虽然高温未退,但大家也不能放松警惕,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针对冷与热,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晨间保健

秋天的早晨,会凉飕飕的,此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需要保护阳气!

大家知道,早晨人一身的阳气开始生发,此时最怕寒气来捣乱,偏偏秋季晨间寒凉,所以早上一定要注意防寒!喜欢晨练的朋友在出门锻炼前最好先喝点热水,温暖一下身体,健身地点也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阳气才能更好的生发起来,才不会受寒!

寒邪这家伙,有时候防不胜防啊,如果你不小心中招了,最好立刻喝点葱姜汤或者苏叶水,喝到身体微微发汗,则表明寒邪已被清除出去了。

葱姜汤

做法:

1、取一段带根须的葱白,切成片;

2、取生姜切3~5片;

3、葱白与生姜入锅熬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3~5分钟即可服用!

苏叶水:

苏叶一把(苏叶去药店买),煮水,水开后再煮5分钟即可饮用。

午间保健

秋天的中午会十分燥热,让人一秒回到夏天,此时我们又会大汗淋漓,想办法防暑降温,这便是“秋老虎”的威力吧!有人觉得,出点汗没什么,当排毒了,但我要告诉你,汗出多了,是会损耗人体津液的!如果大汗过后你出现了口干舌燥、咽喉痛、头昏头疼、小便量少的情况,嗯,不是受寒,怕是要风热感冒了,快喝点三豆乌梅白糖汤补充津液吧!

三豆乌梅白糖汤:

1、乌梅3~5个,这个要在药店买,白糖1~2勺,黄豆一把,黑豆一把,绿豆一把。

2、熬水,用小火炖两个小时左右,也可以在前一天夜里用电炖锅来做,早晨起来就可以用了!

这个方子酸甘化阴,补充正气,捎带清热,对于此症效果不错。

晚间保健

刚立秋时,大家一般不会在意,因为夏天还没过完呢,傍晚也依旧炎热,于是晚间睡觉时窗户还会敞开,被子也是可盖可不盖,但到了后半夜,寒凉逐渐袭来,不知不觉间,我们便感染风寒了,一觉醒来,若是觉得头脑昏沉,浑身发冷,喷嚏连连或是有些发烧,此时可马上冲个热水澡,让身体温暖,气血循环起来。

睡梦中着凉感冒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救急的方法!

温暖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又因为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刚受寒时,只要给大椎穴适当刺激,就可以从一点通诸经,振奋一身之阳气!

比如我们可以搓一搓大椎穴或者热敷大椎穴,不久便会感到颈后温热,非常舒服,继续温暖大椎穴至微微发汗则寒邪自然消失无踪!

怀山药煮水

关于散寒,罗大伦博士不止一次的推荐了怀山药煮水的办法,这个怀山药能够补脾肺、扶正气,刚受寒时使用为最佳!

具体做法是取一把干怀山药片,一般成人用50克左右,孩子用30克左右,熬水,然后趁热喝下,令身体微微出汗,躺在床上,把被子盖暖和,好好睡一觉,一般起床后就会安然无恙。

如果感冒严重,还可以服用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等方子,疏风散寒,散热解表。

夏秋过度,天气逐渐转凉,大家要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天气的变化,让我们做好防护,迎接秋天的到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