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思明居士 2019-08-09

李大嘴 大嘴读史

中国人有立碑为记的爱好。

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

不少名胜古迹,主打的都是“碑石林立”的特色。

不少碑文的笔迹可都是书法大家的,我们知道,写在纸上的书法保存起来不容易,真正能流传下来的毕竟是少数,但是石碑就不一样,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石碑来研究、学习书法。更不用说,碑文还是历史研究的好帮手。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要名家出手,润笔是必须的。

起初,润笔也就是个心意,意思意思就行了,但后来发展成一门生意,很有些明码标价的意思,润笔的费用额度也越来越大。

据《容斋续笔》记载,“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文宗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大官卒,其门如市,至有喧竞争致,不由丧家。”

到了唐朝,碑文的写作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市场,还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今天说几个写碑文的小故事。

第一个要说的这个人名叫李邕。

据《旧唐书·李邕传》:“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虽然官场上不怎么得意,但李邕的副业干得不错,写起碑文来洋洋洒洒,文章好,书法好,客户多,数量多,“受纳馈遗,亦至钜万”。

《谭宾录》对李邕的评价是“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杜甫在《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这首诗中说:“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由此可见,李邕是写碑文发大财的第一人。

最早的碑文字体一般是篆体,古朴稳重。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在著名的《晋祠铭》首创用飞白体行书写碑文之后,李邕把行书碑文发扬光大,成为大家。

《宣和书谱》评价说,“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人家给润笔是心甘情愿的,李邕劳动致富没啥问题。

第二个要说的人就有些奇葩了。

这个人名叫皇甫湜(shí)。

李邕写碑文发财是以数量取胜,皇甫湜则创造了单篇碑文最高价格的纪录。

《唐阙史》上记载了一个皇甫湜给裴度写《福先寺碑》的故事。

皇甫湜是个恃才傲物的人,脾气有些古怪,但他写的碑文深得“古雅”二字的精髓,逼格很高。

当时,晋国公裴度任东都留守,皇甫湜则是留守府的幕僚。

早些年,裴度讨伐淮西叛乱,杀了很多人,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皇帝的赏赐。裴度信奉佛教,很担心自己杀孽太重引来报应,于是,把皇帝的赏赐都捐给了和尚,重修福先寺。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重修工程完工后,福先寺焕然一新,裴度想为这件盛事树碑立传,就准备写信给在长安的白居易,请老白写一篇碑文。

皇甫湜不乐意了,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光其火,说“近舍某而远征白,信获戾于门下矣。某文若方白之作,所谓宝琴瑶瑟而比之桑间濮上也。”

你这是舍近求远啊!要是求远求个水平更高的也就算了,可现在我写的是阳春白雪,白居易写的是下里巴人,太没道理了!太不给面子了!

裴度是个好脾气,也没生气,反而解释说,这不是担心你名气太大,怕请不动吗?现在你自告奋勇,那再好不过了。

皇甫湜向裴度要了一斗酒,回到家喝了一半,然后“乘醉挥毫,其文立就”。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这篇碑文沿袭了皇甫湜一贯的文风,“文思古謇,字复怪辟”,裴度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但愣是好些地方看不懂,甚至连怎么断句也搞不清。

花了好长时间,裴度终于把碑文“研究”完毕,不由得感叹;“木玄虚、郭景纯江海之流!”

木玄虚就是木华,是西晋著名的辞赋家,郭景纯就是郭璞,是东晋著名的方士。

碑文写好了,该给润笔了。裴度让手下收拾了好多“宝车名马,缯采器玩”,总价值大概有一百多万钱。

没想到,皇甫湜看到这些礼物,觉得不够,撇撇嘴说,裴侍中太亏待我了,我的文章可不是一般的大路货,润笔太少。这篇碑文差不多有三千字,这样吧,“一字三疋绢”,不许还价。现在这些,你都拉回去吧!

“疋”就是“匹”的意思,一个字三匹绢,这稿费标准够高的。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裴度的手下恨得牙痒痒,“振腕愤悱,思脔其肉”,你这家伙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真想揍你一顿。

裴度知道后,还是没有生气,呵呵一声,说了句“真奇才也!”,然后“立遣依数酬之”,让人按照九千匹绢的数量重新送了过去。

运载绢的车队很长,第一辆车已经到了皇甫湜家,而最后一辆车还没有出裴度的府门。

皇甫湜居然也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这风头出的,太牛叉了。

相比“宝琴瑶瑟”的皇甫湜,人家“桑间濮上”的白居易就大气得多,至少没有像皇甫湜那样贪财。

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写道;“予早与故元相国微之定交於生死之间,冥心於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於予。予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兹寺。”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白居易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是好朋友,元稹在临终前,拜托白居易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等到白居易写完,元家人送上润笔,总价大约六七十万钱的样子,白居易再三推脱,坚决不收。

几次三番之后,白居易无法拒绝,干脆把这些财物捐给了香山寺,为元稹积累功德。

和白居易类似的还有曾巩的弟弟曾肇曾子开。

据《容斋续笔》记载,“曾子开与彭器资为执友,彭之亡,曾公作铭,彭之子以金带缣帛为谢。却之至再,曰:‘此文本以尽朋友之义,若以货见投,非足下所以事父执之道也。’彭子皇惧而止。”

曾肇与彭器资是挚友,彭器资死后,曾肇为他写了碑文,彭器资的儿子送给他金带绢绸作为酬谢,曾肇推辞再三,说:“这篇碑文是我尽朋友之义而写的,如果你送给我钱物,这就不是你对待你父亲朋友的方式了。”彭器资的儿子听了很不好意思,赶紧收回了东西。

这境界,比死要钱的皇甫湜高多了。

一个字 三匹绢 写碑文是个来钱的活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