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维忠主任医师治愈石淋的临床案例分享1....

 万里河山一杆称 2019-08-09
刘维忠主任医师治愈石淋的临床案例分享
1.淋证(石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淋证是肾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痛引腰腹者。淋证的基本病理因素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肾与膀胱。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5种:即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内经》认为“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诸病源候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石淋相当于西医学的泌尿系结石,石淋发病原因有:一是久病年老体虚,命门火衰,肾阳衰微,虚寒入内,导致肾气虚,膀胱气化失调,水道不得通利水结石聚而成。二是嗜食肥甘厚味之品,脾虚运化失司,湿热蕴藉于下焦,煎熬尿液,或滞留于肾或留滞于膀胱,或滞留尿道,形成石淋。三是久病多瘀,尿路结石病程缠绵,结石羁留,阻遏脉络,导致血瘀气滞。因此结石的基本病机则是肾虚夹膀胱湿热,前者是本,后者是标,本虚标实,在本病的发生变化中,又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所在。
2.理法方灸
通过艾灸药物的热刺激来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实现温通气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来达到预防及治病目的。本文将对艾灸效应的机制及功能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灸法这块中华瑰宝。灸法的热度反应使得施灸位置的表皮和真皮充血,扩充微血管,增进血流和淋巴循环,缓解或清除平滑肌痉挛,增强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另外还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患者通过艾灸其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中极穴、关元穴配合老师中医辨证论治,服汤药四金排石汤加减,消石化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足阳明胃阳气显著,《黄帝内经》称其为“二阳”、“盛阳”,其阳气作用部位在胃肠之里,三阴交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络胃属脾,主治脾胃虚弱之诸证,命门属于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称为“阳脉之海”,功能壮阳益肾、强壮腰膝、疏经调气,命门穴乃人体补肾大穴,命门旁边是肾俞穴,从肾俞往命门挤压就可以达到补肾的功效。而肾俞属于膀胱经,下络腰肾而属膀胱,沟通了太阳与少阴的表里关系。中极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穴,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湿热。关元穴亦属任脉,为小肠之募穴,有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祛寒之功效。脾、胃经脉相互络属,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通过调理脾胃,纳化相因,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合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通过鼓舞正气来祛邪外出。肾俞穴、中极穴皆属阳经,“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通过补肾壮阳助膀胱气化来通淋化石,中极穴和关元穴皆属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阴脉之海”,患者久病体虚,因虚夹瘀,气血经脉失和,通过中极穴和关元穴来调理气血经脉,以行血气、和阴阳。总共通过脾胃中轴来鼓舞正气,通过膀胱气化来利尿通淋,通过行气血、营阳阳来通利血脉。总之通过三焦、阴阳、气血并调,顾护正气祛邪而不伤正,从而佐证通过艾灸辅以中药治愈石淋这一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