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说:“我的交响曲大多是墓碑。”

 周原樵翁 2019-08-10

“列宁格勒”交响曲与知识分子的忧郁
音乐不是信仰的装饰品丨巴赫与莱比锡
巴赫的音乐,那是和上帝交流的语言
巴赫的作品何以被称“第五福音书”?
巴赫的音乐风格原来是这样形成的
10块钱让“巴赫”不再可怕!
我全心全意地恨着巴赫!
肖斯塔科维奇说:我的交响曲大多是墓碑。而他的第七交响曲上镌刻的正是那个时代所有苏联知识分子的墓志铭。
肖斯塔科维奇出生在20世纪初的圣彼得堡,十三岁便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又在他十九岁毕业的时候以第一交响曲而闻名。1934年,斯大林对统治下的苏联开始了一场空前的大清洗,和政界有所关联的知识分子多被牵连。这个时期的苏联,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新生国家的活力渐渐被严厉而沉重的政治控制压制下来。在强大的文化高压下,知识分子的内心处于极度的苦闷和压抑之中,人民的思想自由受到压抑。政治的阴影正吞噬着自由的灵魂,这样的痛苦是难以表达并且是不能够表达的。在难以捉摸的需要看斯大林脸色来获得生存的文化界,肖斯塔科维奇对这个格鲁吉亚人的消极合作态度使得他时而被捧上天,时而又摔落在地。他的歌剧《姆青斯克的麦克 白夫人》在1936年被《真理报》斥为充满“刺耳的噪音”,“否定了歌剧的原则”,“彻头彻尾的非政治倾向的虚构”。政治对艺术乃至整个社会的武断干涉都让肖斯塔科维奇感到极度痛苦。C大调第七交响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的,而并非像官方所说的是有感于国家危亡的激情之作。只不过是正好发生了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使这部伟大的思想之作有了一个更为合理和堂皇的出口而已。肖斯塔科维奇的自传《见证》里这样说:“《第七交响曲》是战前设计的,所以,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勒进攻下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勒的进攻无关……我为被希特勒杀害的人们悲痛,但是我同样对在斯大林命令下被杀害的人感到悲痛。我毫不反对把《第七交响曲》题为‘列宁格勒’,但它描写的不是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而是描写被斯大林所破坏、被希特勒最后毁掉的列宁格勒。”他所表达的情绪更是一种对政治高压的反抗,一种暗流涌动的精神力量,是对列宁格勒这座苏联的精神首都的深情赞颂。


虽然肖斯塔科维奇写作的第七交响曲被用于战争并非本意,但是这部被称为“列宁格勒”伟大作品确实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它不仅鼓舞了列宁格勒的市民、列宁格勒的士兵,也鼓舞了整个苏联,甚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列宁格勒别围困的数百天里,这座美丽的城市饱受炮火的摧残,战争的残酷的难以想象的。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完成这部作品的演出,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这一时刻,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不仅是在赞颂自由的精神,更是在鼓舞人们去勇敢地追求自由。浴血奋战最终守护住了这个遭受了1703年建城以来最大灾难的城市,在人们心中,不管她的名字是圣彼得堡还是列宁格勒,她都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城市。

很快的,这部作品的总谱被通过拍成微型胶卷的形式突破德军重重障碍用飞机运到了美国。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当然,苏联的命运、世界的命运并不是一部音乐作品就能够左右的,但是,在惨烈的战争中,人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能够深深触及心灵深处的艺术,就像是心灵的救赎一样,给人抚慰,给人力量,给人希望,让人坚强。同时“列宁格勒”的意义又不同于寻常的反法西斯音乐作品,它给人力量的同时,也让人思考、反思、审视着暴政和强权对人性的凌辱。这也正是肖斯塔科维奇更加高明之处,因为“列宁格勒”不仅是战争,它阐述的内涵是更加深刻和隽永的。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逝世。时间仿佛永久地停留在这样的画面上:一个面庞清秀的年轻艺术家将他忧郁而清澈的目光投向未名的远方。他的艺术理念,他对音乐理想的坚持让他最终赢得了同强权的斗争。这样一个结果正是知识分子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坚持真理和正义。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库尔特·桑德林谈肖斯塔科维奇

他和他的音乐都是从他生活的世界里产生出来的。顺便说一句,他绝对不会离开俄国——穆拉文斯基也一样。人们似乎不明白这一点。总有人喜欢把俄罗斯和苏联混为一谈。可这是胡说八道。尽管长期处在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真正”的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还是存在的。穆拉文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都是“真正”的俄罗斯人——尽管他们都是波兰后裔。

康德拉辛谈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标题,而这些作品看上去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能够将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和他一生中不同的时期联系起来。而这样又使得聆听者能将音乐的变化转换成更接近人类心灵的表情和一些直接的生活情节。肖斯塔科维奇有几部交响曲,它们是那样生动的勾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联想,以至于我可以用纯标题音乐的方式来演绎。作曲家是清楚我这种“解码”方式的。他本人并不喜欢谈论他的作品的文字内容,而且通常不会作什么解释,尽管,他从来没有否定过我的表达方式。既然,作曲家对我的表现总是表示满意,那么,我相信,他是不会反对我的演绎理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