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习练太极的身影。 作为一个太极爱好者,我的学拳之路最初就是从街头绿地开始的。 记得那时候每天早晨赶到市中心某绿地,跟着老师傅一招一式地学。在此后断断续续的学拳过程中,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向多位老师学过拳或请教过拳理招式。 虽然有过些许进步,也听了许多诸如“松腰坐胯、节节贯穿”之类的拳理,心中有在招式中体现的想法,可究竟怎么做,怎么达到那个效果,却始终一知半解。动作演绎起来也是力不从心。 直到2018年开始跟任文军老师学拳,才开始逐步体会到了真正的太极。 任老师教拳的一个特点是把拳理阐述得清清楚楚,并且耐心地教我们在动作中感悟拳理。老师早年在冉光耀、陈庆洲两位大师门下学习,深得陈式太极的真传,对拳理的理解非常深刻。 ▲一代太极宗师:陈庆州与任文军老师 举个例子说,松是太极拳的核心,所有的老师和书本都告诉我们练拳的时候要放松,可什么才是松呢?很少有人说清楚。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但把松说清楚了,而且通过动作展示了出来。 在无极桩中,老师调整我们站立姿势,教会我们从祖窍穴到涌泉穴的意念导引,逐步引导我们进入那种恍兮惚兮的无极状态。 在套路练习中,老师教会我们“根节发、中节催、稍节随”的道理,并仔细纠正我们肩、背、腰、胯、腿的位置,帮助我们达到全身节节放松、心神安宁的动中求静的状态。 比如从六封四闭到单鞭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虚步,老师都会仔细地教导我们要做到左脚拇指点地膝盖微内扣。通过无数次练习,我渐渐体会到了老师不断讲解的那个状态,体会到了松不是肌肉松弛,而是张弛有度前提下的形松意紧。 任老师教拳的另一个特点是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句句吐真言。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拳,很多诀窍都在于练拳者在行拳过程中对于身体姿态、筋骨开合、内力流转和气意相合的体会。 就像任老师常说的,这是一门用身体来展示太极阴阳之道的拳术。由于这些体会非常细腻和微妙,如非得明师真传,一般人可能揣摩多年也只是在门外打转转。 我以前习拳的体会,师傅会让你磨拳架半年一年的,偶尔高兴了才往深里指点一下,师傅是很少传诀窍的。而上任老师的课就非常不同,所谓“真传一句话”,这样的一句话在任老师的课上老师会对我们讲很多次。 在纠架的时候耐心地一次次给我们纠正,直到我们做对为止。举个例子说,以前看到太极高手能轻轻松松地把对手的重心从脚底掀起,把人发出数米之外,总觉得不可思议。 跟任老师仔细学习了掩手肱拳这个招式之后,才对这个劲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掩手肱拳发出的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劲,包含了身体前冲带来的冲劲、左腿控制急停带来的爆发力以及地面的瞬间反弹力。 这样一个复杂的力作用在对手的身上,才有可能瞬间将敌人发出。像这样被很多拳师视为高级课程的内容,在任老师这里第一个学期就能听到、学到。跟任老师学拳,我时常内心充满了感激,老师是真的是把学生当自己人,毫无保留地给与真传。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身养生越来越重视,太极也开始遍布各个角落。回首我学拳的经验,感慨就是太极处处有,但遇到一个明师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就是缘分。很庆幸我们能遇到任文军老师这样的陈氏太极正脉明师,让我们珍惜缘分,好好向老师学习吧。对于还在寻寻觅觅的同学们,欢迎你来做我的师弟师妹哦! 学员:张大伟 2019.6.12 1 读罢上文,你是否也萌生了学习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呢?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任文军老师近期在上医健康开设了太极拳和站桩的线上公益课程,采用音、视频加图文教学,并且定期在微信群内和学员们互动交流,传授太极拳和无极桩功法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