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肝炎‘‘肝经血热’’之病机

 柴桂苓 2019-08-11

肝炎中医分型


中医分型指征

各型是根据肝炎五大征(纳差,无力,腹胀,胁疼,恶心,厌油)加上肝炎阳性体征(肝脾肿大,肝功损害,或见红蝼赤痕,肝掌等)再加上脉、舌、面色等构成。

1肝经血热型

主证:肝炎五大证兼见手足热、面潮红、口干、烦闷、尿黄。

体征:肝炎阳性体征兼见舌质红舌体两边色鲜艳而不暗,舌苔白薄或薄黄,脉象弦、沉弱或数。

特点:肝经血热可发生于各类肝炎,尤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为多见。诊断时要注意舌质的变化,舌质红两边色鲜艳而舌苔不厚腻是本型特点。


2湿热壅滞型

主证:肝炎五大证中的胃肠道症状较为显著,尤以纳差、腹胀、恶心、口渴而不喜饮较为突出,急性期多伴有发热、尿黄、便秘。慢性期多伴有胸脘痞闷,病人面色多呈“油垢”样。

体征:肝炎阳性体征兼见舌质红,或舌体两侧红,面色较血热型略暗,舌苔厚腻。热偏盛者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湿偏盛者舌苔白厚腻,脉濡数。

特点:本型可见于各类肝炎的活动期,有显著的胃肠道症状加上舌苔厚腻为特点,不管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只要湿热偏盛,都可用芳化清热法治疗,少数病人系寒湿互结形成阴黄,多为瘀胆型肝炎或胆、肝、胰的新生物,本组未列入观察对象。


3气滞血瘀型

主证:肝炎五大证兼见腹胀胁疼烦躁多怒,甚者浮肿,部分病人可见鼻衄、齿衄、紫斑出血等症状。

体征:肝炎阳性体征兼见肝脾肿大,肝质中等以上硬度,面色或为黯红色伴多个散布之红蝼赤痕或毛细血管充血,口唇呈紫褐色;或为面色黄瘦而苍,伴有各种衄血紫斑。舌质淡紫或滞,舌体两侧有细小如小米粒大的小瘀点或青紫色小班片,脉象弦弱或沉细涩。

特点:本型多见于慢性肝炎迁延反覆而患者体质尚不甚虚者。肝脾肿大,质地坚硬加上舌质紫滞或伴有舌体瘀点,脉象弦细或涩是本型特点。



4肝肾阴虚型

主证:肝炎五大证兼见烦躁易怒、失眠盗汗、腰酸腿困、性机能下降、眩晕心悸或各类衄血,病人面色多黯红或青或发黑或面色不华。

体征:肝炎阳性体征加上舌质红绛紫滞而少津,舌体瘦,舌苔少或白薄苔,若阴虚伴湿热者可见厚腻苔,脉象弦细弱,两关尺大或见沉细涩脉。

特点:本型多见于慢性肝炎长期反复,或合并肝硬化,肝功长期不好,肝脾肿大日久,邪气旺盛而正气渐虚者。

通过上述中医分型,可以看出“肝经血热”在肝炎中的多发病性。



辩证论治

①肝经血热者予“茜蓝汤”

紫草20克、茜草20克 、败酱草20克 、夏枯草20克、板蓝根20克。 日一剂,3~4 周为一个疔程。


②湿热壅滞者予“化浊汤”

佩兰10克、香藿10克 、茵陈20克 、白茅根20克、板蓝根15克、生薏仁20克、郁金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藿香10克。日一剂,二周为一个疗程。



③气滞血瘀者予“疏肝化瘀汤”

柴胡10克、白芍15克、 枳壳15克 、青皮10克、丹参I5克、香橼10克、 青黛1克、白矾1克 、鳖甲15克、鸡内金10克 、红花10克 、茵陈20克。 日一剂,一月为一疗程。




④肝肾阴虚者予“柔肝补肾汤”

生地15克、沙参10克 、当归10克 、杭芍15克、麦冬10克、川楝子8克、 阿胶10克、 首乌10克、黄精15克、青黛1克、白矾1克 、鳖甲15克、生麦芽15克、大枣3枚。 日一剂,一至二个月为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