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回故事 | 预知丢马事

 昵称33542116 2019-08-11

儒家推崇“中庸”之道,以利他之心待人待物,不偏不倚,就可做到恰到好处。若出以私心,做过了,必然会走向反面,得到不好的结果。

有一次,鲁定公饶有兴致地问颜回:“先生,你听说过东野毕这个人擅长驾马吧?”颜回答道:“擅长是很擅长,但是恐怕他的马将来会跑掉。”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东野毕擅长驾马是众所周知之事,可如今,颜回却说他驾的马必会跑掉,不知颜回是何用心。鲁定公便对着旁边的人说:“原来君子也会诋毁别人啊!”颜回听后,并没有辩白什么,径自退了出去。

在颜回离开后三天,养马官突然跑来报告鲁定公说:“东野毕驾的马不听指唤,车旁靠外的两匹挣脱缰绳跑掉了,中间的两匹回到了马厩。”

鲁定公一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召来。颜回到后,鲁定公便向他请教怎会预先知道东野毕丢马之事。颜回起身回答说:“我是通过考察政事推测出来的。以前的时候,舜帝善于役使民众,造父擅长役使马匹。舜帝并不竭尽所有民力为我所用,造父也不竭尽所有马力来驾车,因此在舜王的那个时代,没有避世隐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也没有不听指示逃离的马。但现在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虽然手握缰绳,马身端正,驾马的缓急快慢、进退奔走也很合适,但是当遭遇险阻,到达远方之后,马已经筋疲力尽,他却仍然对马责求不止。所以我知道,马肯定会逃走的。”

鲁定公很赞赏地说道:“原来如此啊!果真如您所言。不过,先生您话中的含义很深,能不能再稍进一步说明呢?”颜回说:“我曾听说当鸟类被逼急了的时候就要乱啄,当禽兽被逼急了时就会乱抓,而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便会欺诈、叛乱。当马被逼过头了自然就会逃奔。从古到今,没有使民众走投无路还能安居其位的君主。”

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后颇感受益,也很佩服颜回的智慧与德行,便将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微笑着说:“这就是颜回之所以为颜回了,都是这个样子的啊,难道还值得赞许吗?”

颜回观东野毕驾马,却思及舜王政事断定有丢马之后果,看似二者之间并无关联,然而道理却相同,那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则反。舜王为圣王,却不穷其民力,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没有失去民众。东野毕虽然很有一套驾驭马车的技术,但对马却无体谅之心,一味穷马力而使其奔波,马自然不堪忍受而奔逃,这就如后来的秦王朝繁政扰民、刑法严酷,致使民不聊生、鸡犬不宁,必然也就会遭致覆亡了。

原载:《儒家故事》

作者:李翠,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