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游虹口|多伦路藏不住了!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cxag 2019-08-11

上的

左联旧址

多伦路

1988年,一位两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仔细阅读一份《文汇报》。

看到报上刊登有关上海多伦路145号左联会址纪念馆落成剪彩的有关报道,还有配发的照片,激动地嘴唇也不停哆嗦。他想起了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他已是进步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的组织者,1930年8月,“左翼美联” 成立,他当选为主席。这个老人,就是当年的左联盟员,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系主任,著名画家许幸之。

不过当许老的目光再次审视照片时,他喃喃自语道:

“搞错了 ,不是这幢建筑啊。”

许老想到自己保存着一张原中华艺术大学校门的老照片。他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翻遍,终于找到了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跟报纸上的左联会址纪念馆照片放在一起对照,更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没错。当年“左联”是借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召开成立大会的,而《文汇报》照片上的那幢外廊与柱式是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与中华艺术大学建筑风格差异甚大。于是,许幸之郑重地将这张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了却了他多年的心事。

在旧上海的版图中,多伦路有个颇富殖民地色彩的路名:窦乐安路。

它由公共租界工部局筑于1911年,用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以纪念他在上海创办英侨民子弟教会学校付出的辛劳。窦乐安路全长仅550米,成曲尺形,南北两头都与四川北路打通,像只长在四川北路上的“耳朵”。1943年, 日本人羽翼下的汪伪政权惺惺作态,搞了一次所谓的收回上海租界之举,以标榜“东亚共荣”的业绩。就在这一年,窦乐安路更名为多伦路(多伦是内蒙古的一个县)。

今多伦路145号建筑,建于1916年。上世纪 50年代,上海文化局在调查1930年左联成立大会旧址时,将它定为左联成立大会旧址。

当时的上海文化局领导,曾经参加过左联成立大会的冯雪峰亲临现场核实,也认为就是这幢建筑。后经上海市文管会批准,确认为左联旧址,1988年建成左联会址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工作人员看了许老捐赠的那张发黄的老照片,其建筑确实与多伦路145号不符。

于是,根据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工作人员开始了在多伦路上寻找真正的会址。经过一家家的对照,终于发现多伦路201弄2号(原窦乐安路223号)住宅与老照片上的建筑一致。尘埃落定,201 弄2号被确定为左联成立大会旧址,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底,左联旧址纪念馆,从多伦路145号迁入多伦路201弄2号,了却了一桩历史公案。

这是许幸之对历史的记忆,

也是虹口区对历史的态度。

资料:虹口33个文化镜头

编辑:小小妍


▲上海城市文化系列短视频:北外滩滨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