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诗文画荟】唐朝三流诗人张继写的一首诗,意境优美

 王生不易 2019-08-11
唐朝三流诗人写了一首诗,意境优美,开头便是千古名句,无人超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华昌盛的王朝之一,当人们摆脱了温饱带来了压力之后,便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了精神享受领域。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化产业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涌现出了无数的文豪,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当然,有些时候,不是很著名的人,也可以写出令人赞叹的文章,比如张继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而他也只能够算得上是唐朝的一个三流诗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写出了《枫桥夜泊》这般经典的著作,尤其是诗中的开头两句,因为意境优美而成为了千古绝唱。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张继是个才识过人之人,并于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这是一首写于安史之乱后的羁旅诗,而写作的地点是寒山寺。此时的张继来到外地,作为一个客船夜泊之人,他望着眼前的景色,发出了无限的感叹。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都带着悲凉基调,从而引出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太过动人,也太能够引起游子的共鸣,使得《枫桥夜泊》成为了经典,也让世人记住了张继这个人。

参考资料:《唐诗三百首》、《旧唐书》


   虽是六言古诗,但每一句都是绝对,南宋诗人笔下的江南美极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在江南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黄梅雨。正当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下雨。这是一段很特殊的雨季,千百年来更是激荡了诸多诗人的才华,写出了很多这一类主题的诗句。

    赵师秀有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已经写出了最为美丽的江南风光,把江南水乡的迷离和勃勃生机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但这样的七言绝句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是一首写梅雨时节江南景色的六言绝句。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首古诗就是范成大的《喜晴》,每一句都是六个字。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两句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照,每一句都是绝对。这个南宋诗人对于田园风光的描绘有独到的心得,我们只去看他的那些古诗,很多都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可以说是整个南宋最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

    古诗的一开始就是两句绝妙的对仗。“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窗间”对“墙下”,“梅熟”对“笋成”,“落蒂”对“出林”,字字对照,精美无比。窗户之间的梅子成熟了之后就落了下来,桥下的竹笋不知不觉都已经长成了竹林。不知不觉当中时光就这样流去,不知不觉当中梅子已经成熟,瓜熟蒂落。而竹笋总觉得一直很小,但不知不觉当中已经长成了成片的竹林。

    对田园当中的这一切成长,诗人表现得都如此不敏感,那么如何称得上是一个著名的田园派诗人呢?我们之前读王维,孟浩然的唐诗,都很注重对细节的描绘。但是到了宋代诗人的笔下怎么变得如此粗枝大叶?

    后面的诗句给出了答案,“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这一段正是黄梅时节,天天下雨,天天下雨,每日重复的大雨,让诗人敏锐的触觉给磨平了。他并非对现实世界不太敏感,只不过因为这每日的雨水让他感觉到疲倦。所以才等到晴天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过去,而夏天已经很晚了。

    就在这不知不觉当中,就在这雨水的叮咚当中,光阴如水一般逝去。只看到雨水的冲刷,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更难能可贵的是,最后的两句诗也是呈现出绝对。“连雨”对“一晴”,“不知”对“方觉”,“春去”对“夏深”,雨水的冲刷模糊了季节变化,等到太阳出来就发现春天早已经远去,甚至连夏天都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了。

    诗歌当中这样趣味的诗句并不是很多,尤其基本上六言绝句的形式让人感觉到新奇,而诗歌对于季节变化的描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最花心的诗人,却写出史上最动人的情诗,被誉为千古第一相思
    世间的一切余味与清欢都可以折中,只有相思这回事总是不折不扣。自我们开始用文字记录历史,相思就穿上了历史长河的救生衣,将千百年来那一枚枚炙热的心全部打包,送到今人面前,诉说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演绎出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焦躁,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执,再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奈慰藉,试问谁能经得住灵魂的渴望呢?
唐诗宋词中的思念如果可以放肆流淌,那么必定能淹没红尘世界,然而在这些绵延不绝的相思之河中,究竟哪一种才是最刻骨铭心的呢?毫无疑问,得不到爱情的人最有发言权。
因异地相绝而思,因擦肩而过而思,因父母阻拦而思,都不如因生死两隔而思来得猛烈来得深沉!悼亡诗词应是相思之间最具感染力的品种。不过一提起悼亡诗词,不少人最先想起的就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确这很经典,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唐代一位诗人就已经写下了十足动人的悼亡诗!
《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流传度极广,尤其前二句可谓是年轻恋人情书的模板,被广泛应用于文艺青年之间的感情互动。如果不了解其背景故事,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很容易就把这首诗当成一首经普通的情诗对待,言情而不庸俗,浪漫而不浮艳。
然而这其实是一首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悼亡诗,表达了他对妻子坚贞不渝的爱情与深切刻骨的思念。此诗取譬极高,第一句是由《孟子·尽心》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第二句则是根据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而来。虽然典故皆来自他方,但元稹却完成了超越。
元稹可以称得上是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一种绝胜境界,字里行间都是他对亡妻的思念,脚脚处处都沉淀着他与妻子深厚的感情,千古无人可比。然而大家千万不要被元稹此诗所迷惑,因为写下如此动人情诗的元稹,实际上却是一个拈花惹草、始乱终弃的花心渣男。
元稹二十岁时遇到了闭月羞花的崔莺莺,度过了如胶似漆的一段初恋,而后元稹上京赶考,便与崔莺莺暂时分别。可谁知这一分别便是诀别,元稹在京城攀上了太子少保韦夏卿家的女儿,也就是这首诗的女主人公韦丛,于是他便毫无犹豫地抛弃了崔莺莺,并在小说中骂崔莺莺“德不足以胜妖孽”,意思是:狐狸精太漂亮了,我的道行太低驾驭不了。
可惜天妒红颜,韦丛少而殒命,于是元稹就写了不少悼念她的诗,读来简直是肝肠寸断、痛彻心扉。然而韦丛可能没想到的是,在她重病卧床期间,元稹就与著名女诗人薛涛有着暧昧关系,才子与才女之间的爱情恐怕要十分高雅。不过就算是才气也无法留住元稹轻浮的心,元稹经常出入青楼,当时的名妓刘采春与他十分要好。
诸如此类还有更多细节,小解就不一一赘述。想不到这大唐第一花心的大诗人,却能写出最动人的一首情诗,可悲还是可叹?


          历史上有哪些最能打动人的情诗

    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在历史上,有哪些能打动人的情诗?
世上最令人感动的情诗,不是由伟大诗人写出的。而是由那个爱你的人,用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谱写的。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坛佳话。这首诗道出了多少屌丝心中的悲伤!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日君王,一日囚犯,天下经历如此落差的有几人,愁是什么样的呢,愁就像那向东流的江水一样。
武则天送入宫中的时候,正是太宗李世民服仙药病入膏肓之时。做为李世民的五品才人,武则天不可救药地和晋王李治相遇了。就像火星撞地球,爱情在两个年轻人心里激荡澎湃,最后化作宇宙大爆炸。
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发配到感业寺出家修行。
然而第一,出家不是正值青春年少的武则天所想要的。
第二,武则天已与李治情根深种、心心相印。
武则天一方面相信:“我的梦中情人一定是个盖世英雄,他一定会踏着七彩祥云来接我的”。她深信李治会排除所有困难,救她于水火之中。
另一方面,感业寺的暮鼓晨钟、青灯古佛、蔼蔼佛音又让她焦躁不宁、忐忑不安、度日如年。她不知道这种沉静如深渊的、波澜不惊的、死水微澜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头儿。
她向往的是花好月圆、热情如火。比起庄严宝相的佛陀,她更喜欢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她深信自己命中注定就是与王子相配的。
她就是这样一天天迫切希望的。然而每个童话故事里面,王子要救公主都需要或者斩巨龙、或者打败巫婆。李治要把她接回幸福的宫殿,同样要过舅舅长孙无忌等人这一关。
一切都需要时间。武则天理解但是不能接受。
为此,她一边泪眼婆娑、一边字字泣血,写下了《如意娘》这首送给自己王子的情诗。
诗如下: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写得热情奔放、写得不顾一切、写得深情满满、写得光明正大……
在这首诗里面,武则天像一只勇敢投火的飞蛾——要么爱得热烈,要么去死!……


   谁说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样的诗词,这几首诗的才情,丝毫不输名家

    诗词歌赋是古代文学的结晶,是千年不灭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无比向往的天地。但是近些年来却始终能够听到一种声音——现如今的人们,已经失去了古代文人的境界,再也无法创作出那样的佳作。那么今天就用这几首诗,来为此做一个回应:谁说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样的诗词,这几首诗的才情,丝毫不输名家。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经典作品,千年以来历经了无数朝代更迭,人世沧桑。但是这首古诗的光芒始终不曾被掩盖,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广为传唱。尤其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一句,更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将二十四桥上的江南明月之景,写的淋漓至今,旷古绝今。然而如今有许多喜爱古诗词的朋友,为了致敬心中那一道风景,为了满足那心里最深的向往。开始用自己胸中的文墨之气,刻画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续写流传千古的长诗短赋。

    今人写的这些作品,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惊艳之作,带着一股古代文人特有的气息,仿佛从千年以前的时空穿越而来。如这首《二十四桥怀古》,就是专门为杜牧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而作。其中那缥缈的意境,悠扬的文笔,不染一丝红尘气息,根本不像是出自一个现代人之手。

《二十四桥怀古》

孤帆去后水云迢,残红褪尽柳未凋。二十四桥寻小杜,只余明月未闻箫。

    当年的才子杜牧,已经随着一叶孤帆远去水云之间,葬进了时光。如今的景象却还一如当年,残红虽然褪尽,柳色依旧青青,不曾凋落,似乎还在等待着当年的人儿归来。只不过二十四桥之上,早已不见了当年的杜牧,更听不到玉人的吹箫。唯有那一轮明月,还在诉说着千载的情怀。除此之外,还有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也成了如今的古文化爱好者,争相模仿的对象。

《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讲述的是一场遗憾的爱情,物是人非,空余此恨悠悠。故然他们二人最后终成眷属,但是诗里那种寻人不遇的心酸,却在无意间成为了,让人最为难忘的意境。而这首《忆桃花》,则是众多效仿之作中,还有最为出色的一首。同样伤心的意境,一样美好的回忆,还有无比真实的感受,令无数读者叹为观止。

《忆桃花》

昔日桃花映面红,怎知一别山万重。四海桃花皆相似,只差人面一分红。

    昔日和心爱的佳人一起,漫步在盛开的桃花当中,看着朵朵桃花照映着她的红颜。可谁知时过境迁,两人竟然相隔万里,难以相见。这些年来他看见了五湖四海的桃花,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美妙的感觉。因为桃花虽美,却唯独少了那一分人面的绯红。此情此景,可悲可叹,充满了忧伤的意味。在如今的环境中,的确算是一首十分难得的上乘之作。

    在这股仿写热潮的推动之下,还有一首比较特别的古代名作,也被人们发掘了出来。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作者】韩淲 【朝代】宋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此诗乃是由两位古代诗人,共同完成的一首作品。其中第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是宋代诗人潘大临之口,而后面的诗句则是由韩淲续写。正因如此,这首诗才引发了更多人的兴致,纷纷加入续写的队伍。

《续千古名句》

满城风雨近重阳,半卧听窗夜初凉。随风一梦江南远,无边烟雨落苏杭。

梦中铁马征塞北,剑上寒光赛冰霜。千秋侠骨今犹在,明月关山剑戟芒。

    同时也希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留下墨宝。为这场文化的传承,显现出你们的风采。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还请多多关注。每天了解一点诗词文化,让您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清照笔下梅花如此美丽

    作为千古才女,李清照是古典诗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她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唐宋时代文化的高度发达,才使得这些女子也有机会接触到诗词文学,进而也才使得她们能够涉足于诗词创作领域。而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清照的诗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诗词大多抒发离愁别恨,写出了一个小女子相思之苦、闺怨之恋。但是后期的诗词作品,显然有宏大主题的嵌入,融入了家国情怀表达得更为深沉。不过以一个女子的笔触写女子的生活,李清照是最为擅长的。在古典诗词当中写相思之苦的主角是女性,但是写作者却一般都是男性诗人或者词人。虽然也非常精美,但毕竟存在着距离,李清照的诗作就不一般。

    这首宋词就是李清照的《临江仙·梅》,题目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颂赞梅花的诗词。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经常托物言志。写的是梅花,实际上衬托的都是诗人自己的品格和人生追求。李清照这首诗词也不例外。写的是梅花,但表达的是的是李清照自己对高洁梅花的品格追求。

     开篇七个字,直接引用欧阳修的经典名句,也奠定了这首诗词的主题内容和情感表达。“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这两句就已经确定了这首宋词的情感基调,那就是伤春,那就是闺怨。

    “为谁憔悴损芳姿”,这是写梅花的姿态。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但是也表达出着自己坠入到相思之苦中的真切心态。“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而且随着第一束南风的吹来,第一朵梅花也快要绽放出花朵了。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梅花带给人整体的感受都是清瘦的。耳边的羌笛也不要再吹奏那些哀怨的曲调了,因为这只能让人更加的伤感。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随着春风的到来,梅花的香味不知道被吹落多少。这暖风来的不要太过于频繁,不能等到梅花的香味还没有开满人间的时候,就被那杏花盛开的香味所代替了呀。这是李清照对自己独居深闺的相思之愁的表达。写的是梅花还有杏花的对比,以杏花的肥厚来反衬梅花的清瘦,表达的是自己孤独的旅程,还有青春韶华的离去。

    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看得出,这是李清照独特的人生感悟。她渴望着梅花的开放,也渴望着有一丝暖风的到来。却也祈盼这春天不要来的太快,否则那梅花之美还没完全绽放就被杏花替代,一如她自己的美丽青春。


    我们都希望人才是德才兼备,但是往往却是有才无德、有德无才。中国历史上有才无德之人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位有才无德之人。

1、宋之问

宋之问非常有才,他和沈佺期创造了七言诗,此二人被称为“沈宋”,其中宋之问的文学造诣最高,是当时天下读书人学习的榜样。

宋之问是一个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大家都知道这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代悲白头翁》,该诗的作者为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宋之问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并将这首诗的作者变成了自己。除此之外,宋之问为了往上爬,一位地巴结武则天的面首二张兄弟。宋之问不仅为张氏兄弟写了很多诗 还给他们端过尿壶。

2、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千古绝唱的作者崔颢也是一位有才无德之人,他才高八斗但喜好赌博,还相当好色,这都能让人忍受,但是他在长安漂泊的时候始乱终弃,每次都是娶非常漂亮的妻子,但是他稍一不满意就将其抛弃。







https://www.360kuai.com/9c1e16358696a53ab?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3&sign=360dh&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tj_url=92d89b8a4428ee61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