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你分得清吗?

 thchen0103 2019-08-12

【每日一练】

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性化学习

D.掌握学习

2.“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容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3.他人受到表扬后自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都不对

4.小明干扰其他同学做实验,于是老师不让小明参加本次试验。这种行为属于( )。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5.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 )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验证假说

C.意义学习

D.程序教学

6.(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7.小斌的妈妈为了激励小斌学习,答应小斌,只要他期末考试的成绩进入班级的前10名,就带他去旅游。小斌为了去旅游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高尚动机

D.从属动机

8.关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靠后,她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关关的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欲望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动机

B.需要动机

C.内部动机

D.隐蔽性动机

10.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先行组织者是由奥苏贝尔提出来的。奥苏贝尔主张接受学习。

2.【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所谓观察学习正是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强化分为三类: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4.【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强化的目的是使目标行为概率的增加,正强化强调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给以愉快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强调消除某种厌恶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惩罚和消退都强调目标行为的概率的减少。

惩罚强调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而使目的行为的概率减少。

5.【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的迁移。所以此题选A。

6.【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者程序材料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给予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所以选择A。

7.【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外部动机往往是因为外部诱因引起的,题目中,小斌的妈妈答应小斌成绩进入前10名就带他去旅游,所以小斌才努力学习,体现的是外部动机。

8.【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题干中关关为了改变排名而努力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的地位,故本题答案为D。

9.【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作用的权重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动机。

10.【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行为矫正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不断做系统性的努力来改变或者形成习得的行为习惯,斯金纳描述了反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的出现,斯金纳的工作构筑了行为矫正学的基础。

行为塑造就是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儿童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