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立秋过后,还有一伏,那就是“末伏”。 8月11日至8月20日,就是2019年的末伏时节。 此段时间,也被民间称为“秋老虎”,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末伏时节,闯“三关”,为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础,安稳度过少生病 第一关: 心脏关 末伏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护心脏健康。 白天炎热,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减少心肌供血,增加心脏压力。 此外,末伏时节,早晚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易诱发心梗。 所以,末伏时节,一定要注意养护心脏健康。 对策: 用人参、尾参、百合、苦荞、谷谷丁,搭配成谷谷丁双参茶,泡水喝。 人参,能强心气、补肺气。尾参,质柔而润,益五脏,宁心安神,强心、抗衰老,有益心脏健康。 百合,养心安神,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苦荞,可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脏舒张。 谷谷丁,清热去火,几者搭配,不寒不燥,可养心安神。 此外,用谷谷丁、荷叶、小叶苦丁,搭配成谷谷丁荷叶茶,泡水代茶饮,可消脂排毒,改善血栓,保护心血管健康。 荷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形成。 小叶苦丁,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清热散风,可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可减少心血管病风险。 谷谷丁,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2、睡午觉 现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病机会。 3、常按揉,强心肌 揉腋窝,可宽胸宁神,对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有一定的帮助。 按揉内关穴,可强心,调节心率,还可改善睡眠、胸闷,舒缓压力。 按揉劳宫穴,可改善心悸、心痛,有益心脏健康,亦可安神、促睡眠。 第二关:肺燥 关 末伏时,天气干燥,燥邪易伤肺,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 此外,末伏后,天气也来越凉爽,寒气也易侵袭肺部,一旦寒气侵肺,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 因此,在末伏时节,要养护好肺部,减少秋冬肺病的发生。 对策: 1、多喝水,常饮茶 对付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常饮茶。 多喝点茶水,不但可润燥,还可促进排毒,对秋冬进补,大有益处。 尾参茶,泡水喝,可滋阴润燥,对抗秋燥之症。 尾参,是生津润燥的佳品,用其泡水喝,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增强免疫力之效。 尾参,含有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对抗秋燥不适。 2、多吃梨,滋润肺部 雪梨,肥嫩多汁,可润肺生津、止咳,清肺化痰,保护肺部健康。 雪梨,生食、榨汁,炖煮或者熬膏,皆可。 3、揉 穴位,补益肺气 按揉养肺穴,可以补益肺气,保护肺部健康,减少疾病。 中府穴,是肺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调气最好,可补益肺气。 每天顺时针向按揉本穴,再逆时针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即可。 第三关:胃肠病关 然而,过度贪凉,很容易导致胃肠痉挛、收缩,引发胃病。 所以,在末伏时节,要注意保护好胃肠,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对策 : 1、吃粥羹 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之功效。 山药粥,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帮助秋补打好基础。 2、远离生冷食物 未彻底煮熟的虾、蟹等海鲜,凉菜、未洗干净的水果等,都会引起急性肠胃炎,是伤胃的元凶。 对于脾胃来说,喜食温热,食物最好还是煮熟了吃为好。 3、坚持吃早餐 早上7点半时左右,吃早餐,要吃的有营养,对于脾胃健康十分重要。 一顿营养的早餐,可以唤醒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已证实,吃均衡早餐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体重。 早餐以牛奶、鸡蛋、面条为佳,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