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 一、深入了解...

 昵称32901809 2019-08-14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


一、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和学是两个互相影响的方面,单纯的只顾一方,是不科学的,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学生也替代不了教师的教,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很极端的,如果这样,还要学生干嘛?学生作为学的一方已经被省去,有老师一个人努力就够了,可见这是极不科学极其伤害教师的言论。只有双方的努力都有效,劲往一块使,心往一块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见到成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中的困惑,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学生,读了很多名著,课外阅读量很大,什么《茶花女》《老人与海》《飘》等,都读过了,而且读的都是中外名著,上课也听,但一遇到考试,语文阅读题就大量跑分,120分的语文试卷,竟然只得70多分,我觉得这是个很让人费解的事情。而这个学生很有典型性,我就开始仔细观察这个学生,认真和他沟通,了解他学习的细节,旨在发现他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折射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调整。


经过一点时间的调查,我发现,这个学生虽然爱读书,但读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的看情节,看故事,至于文中精彩的修辞很好的写作技巧,他根本没兴趣去欣赏,一遇见那些,他就跳过去了,结果名著也好,自己平时读的读者上的好文章也罢,他并没有当成课堂上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实践,这折射出课堂教学和学生阅读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和学生阅读以及学生阅读训练结合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目标明确,讲练结合。


二、及时调整,讲练结合。


鉴于以上学生们存在的典型问题,我将阅读教学做了适当的调整,除了课堂上以课本继续贯彻阅读方法和技巧之外,我每讲完一部分,都要做一个阅读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做到明确,系统,和深刻理解,总结完,加上固定的阅读训练课,用相应的文章验证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理论落实到能力,避免那些学生一遇到阅读题,不看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就瞎答一气。例如,在文章结构方面,有一种写作技巧是首尾呼应,我就多选几篇文章,让他们发现文章在结尾和开头存在的共性,并用术语去表达,这样从理论走到实践,不再眼高手低,学生们也逐渐有了成就感,不再觉得阅读题是那么虚无飘渺了。


除了讲练结合外,我还将阅读题提问的技巧,和洞察答题题眼的能力列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有的时候,学生是知道相应的知识点的,但却参不透试题问的是什么,找不到答题方向,无法确定答题的知识点,即便自己会,却拿不了分。因此,我将考试当中常出现的问题提法和如何锁定答题躯干并确定答题方向一并讲解,做到讲、读、审题、答题一条龙,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了,那个男生,终于摆脱了自己阅读的尴尬,确定了平时阅读的方法,知道了从哪些角度去读文章,并把我做的总结引导着做的训练都认真领会,语文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我将这位学生在课堂好好的表扬了一番,目的是带动其他学生也多在课下阅读名著,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阅历。


三、讲求方式,突出重点,提高实效。


串讲到底,墨守陈规,是无法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走进学生,采用一方面适合学生一方面便于操作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并使知识有效表达。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突显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可以说是一堂真正有效的语文课。而且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突出学生的参与体验,审美愉悦又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用什么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呢?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死板硬套,从一而终。借助多媒体,突出目标,画龙点睛有些教师很有创新意识,善于借助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眼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但这容易流于泛滥。


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呢?以学习《木兰诗》为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木兰诗》,用清晰地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的自学,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关注自学情况,不分工,自己全部解决问题,等谁都把问题思考一遍之后,形成书面形式,代用,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你心目中的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奇女子?然后带着这一问题,我特意让学生们看了越剧《花木兰》,看完之后畅谈和自己想的有什么出入,有什么重叠。


学生们一听说要看视频,高兴地不得了,对于留给自己的问题解决的很到位,思考起来也很积极,等看的时候,则聚精会神,有的同学,边看便和旁边的同学小声交谈,我没有去制止,这正说明学生已经完全投入进去了。最后,我利用多媒体,做了最后总结,清晰而系统,且重点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