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 ▏孩子不爱思考,不会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我是圭水 2019-08-15

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即使这样的人在家长全力以赴的推动下,早早超越同龄人考上了名牌大学,原来的优势也会渐渐退化。

因为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大学缺少父母的庇护下,他俨然寸步难行。

严重的话,这些昔日曾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后来成为在家打游戏的啃老一族,缺乏自理能力的退学少年。优才生如今成为家里的累赘,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
-----
生活上的安排掌控,人格上的独立完整,精神上的自我完善,无一不体现出会思考的孩子的竞争优势。而让孩子学会思考,离不开家长的智慧。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达琳和罗恩二人都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

他们深谙儿童心理,对于儿童普遍存在的学习、社交等问题,能够深入剖析,从而帮助了不少有着教育困惑的父母。

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家长容易犯的五种错误,并明确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尤为重大。

关于如何避免用错误的行为教育出低能的孩子,本书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与其说是让孩子学习怎么思考,不如说是为家长指点迷津。

作为二胎妈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教育的无知影响到孩子的独立发展。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才能把握人生的主动权,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意识地警惕五种陷阱,才能懂得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孩子。

01
陷阱一:解决陷阱

“解决陷阱”从字面可以看出,孩子的问题完全依靠父母来解决。

和朋友聊天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很强,学习主动性欠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人为他们承担。

说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一进小学高年级,老师假期会布置一些打印作业。然而打字并不是丫头的主修课,平时很少用电脑打字。这让她犯了难,她提出让我帮她打字,由她来口述要写的内容。

以前,觉得孩子小,手把手教她又嫌麻烦,我都替她代劳了。交上去的作业看上去很完美,实则是我剥夺了她成长的机会。

既没有锻炼打字,其它的能力也有所缺失,反而有了依赖和畏难的心理,“不行,妈妈我做不到,打字太难了。”

那次,我决定改变态度,对丫头表明了立场。

丫头没有办法,只能动手自己做,她费劲地敲击着键盘上的字母,速度逐渐增快,最终她战胜了自己,看着自己的作品,她满心欢喜。我知道下一次的打印作业不用我帮她了。

02
陷阱二:火速陷阱

消防员救火必须及时,而家长却站错位置,恨不得抢先为孩子倾尽所能。

原本以为是为孩子好,可孩子却在宠溺中成了不懂得感恩的“白眼狼”。他们会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一旦自己的心愿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情绪就会波动,把不满发泄到关爱他的人。

就像我们熟知的一个生活现象,每天早上妈妈都会为孩子在瓶里倒好温度适中的开水。有一天,时间赶得匆忙,来不及晾凉的开水喝到嘴里很烫嘴。

不懂事的孩子开始埋怨妈妈,却不曾想到妈妈是怎么尽心尽力为他服务的。

因为他从没有做过家务,全家人都是围绕着他,随机等待他的指令。随叫随到的舒服日子,孩子又怎么能体会到大人的辛苦。

另一方面,电子时代的便捷让人们能省事则省事。少了当面交流的机会,信息也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少了等待时间的状态,需求在网上搜索立刻得到满足。

这样无形中催生出交往的假面人,或是缺少思考能力的伸手党,孩子难以在现实中解决问题。

即刻满足的心理势必养成一个不具有同理心的人,以及欠缺对事物的洞察和思考。

03
陷阱三:压力陷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太多的家长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使孩子是人中龙凤,一些父母也时刻有着危机感,生怕孩子掉出尖子生的行列。

热播剧《小欢喜》里,在面对孩子的关键时刻,高考生家长的压力可想而知。女强人宋倩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业,处处监督孩子的日常作息。

名列前茅的女儿只要成绩一下滑,她就愁容满面,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心理。

可以说她把个人的梦想强加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在负重前行。在她看来,凡是与学业有关的活动才允许孩子参加。

起初,她反对孩子当志愿者做演讲,后来她发现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便把展览馆搬到了家里,让她当成任务似的练习。

控制无形之中给了孩子不少的压力,而宋倩始终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04
陷阱四:给予陷阱

现如今的孩子都生在蜜罐里,不愁吃不愁穿。无论家庭条件好与不好,很多大人们都省吃俭用,只为给孩子买名牌商品。这也助长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对随意得来的东西并不知道珍惜。

他们不知道他们身上穿的,手里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挣来的。更不会体味劳动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动手参与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做一件事预先做好准备,全盘考虑事情的完成难易。在统筹安排下,做出具体的行动。

而行动又会考验人,当一件事由自己独立完成的时候,他更能体会父母的不易,明白做事的复杂,也会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如果家长为孩子准备好一切,那么有得必有失,孩子自然就缺少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05
陷阱五:负罪陷阱

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批评孩子同时,内心也在背负着压力,谴责自己不该对孩子太过于严厉。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家里照看。父母都是双职工,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不能照顾孩子,难免有愧疚感。

其实大可不必,母的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优秀的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深远的。

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妈妈在回想起孩子小时候,她选择读研在外工作,没能好好照看孩子,一直有些自责。如今孩子长大了,她很欣慰懂事的孩子说出的话,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没在身边会想妈妈,可是妈妈是我的骄傲,我以她为榜样,她这么做也是为了家庭的考虑,希望给我提供好的教育条件,我从妈妈身上看到了坚持。”

女儿很优秀,她现在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懂得任何事情要靠自己的付出才有结果,她早早就学会了独立自强。

看完这本书真是恍然大悟,很多问题的症结不解就开。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认知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不均衡的。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在错误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反复练习,让孩子在独立做事中尽早学会思考。

夸奖一个孩子聪明,并不能客观地评价孩子的整体能力水平。当然,决定孩子一生的并不只有学业成绩,人们往往单纯地通过评判孩子的成绩,来断定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

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给孩子提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教育条件,以为学习是第一位的。

凡事大包大揽,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殊不知他们认为对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害了孩子。

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只能使成为凡事依赖,在问题面前裹足不前的人,等到成人以后,无法融入社会,甚至基本的交往都成了心理障碍,更不用说自力更生了。

现实情况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包括如何统筹时间,与人积极协作,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等软实力。

正如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所说,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家长的任务是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放手让他们追逐梦想,尽早让他们明白奋斗的意义,这才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正确教育方式。

把时间交给阅读

成长看得见

作者:微笑桔子。喜欢英语、阅读和写作,对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擅长写书评。学习能力强,并积极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