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天巧--金逸瑞之哥窑浅赏

 RK588 2019-08-15

哥窑官式花口盘


传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口,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为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碎”。哥窑之美,蕴涵着南宋文人的思想情怀,是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敬天尚青的审美品性的物质载体,是当时制陶者从匠心到天巧的寻美过程。因此,对哥窑的继承,不止是工艺技巧的继承,也是文化内涵的继承,是从“人工酝酿”到“自然天成”的天然成纹的过程,也是技近乎于道的过程。在对金逸瑞先生的哥窑器物解读中,匠心与天巧则是金先生的艺术本源境界。

官月白釉《花觚》

官月白釉《葵口洗》

官月白釉《小梅瓶》

匠心之矢,匠心之妙,则正是借以人之技艺达成的天巧。因为瓷器是人工所造的物,而非自然界之原初。宋瓷之所以以哥窑为贵,开片为上妙之器,其赞叹之余,则在于匠心达到的天巧。如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绘画中的逸品之作,崇尚的是道法自然之美,是摒弃人工痕迹达到巧夺天工的魅力。因此,匠心,则要超越于普通的雕琢,而是一种技艺的积淀,对天道法则的认识,对天趣的捕捉。能够使开片在宁静中显露天机灵动的韵味。宋瓷所寻求的审美是细腻的、宁静的、温润的。宋代瓷器追求开片,在形式上对人工秩序规避,在内涵上对人生命关怀。两宋以来,中国瓷器艺人和赏评者迷恋于瓷器的开片之间。因为器物的开片无所从来,自然延伸,毫无心机,暗度惊鸿,无所挂碍。无秩序的秩序,打破了人工的造作,是天趣的逸品,也更加趋近于陶瓷质地类玉似石,不加雕琢的鸿蒙之态。

官月白釉《长颈瓶》

官月白釉《直颈瓶》

官月白支钉葵口洗

中国艺术与文学的最高表现,永远是一种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的境界。且中国人善于将生活中的艺术品变成人生中的艺术品。因为这些器物包含着深刻的诗情画意,包含着深刻的道德训教与文化精神,无论是在色泽上,形质上,总是和平静穆,协调均匀,尚含蓄不尚发露,尚自然不尚雕琢。而金逸瑞先生的哥窑魅力,是匠心与天巧的合一,也是器物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中庸》上所说的“尽物性”,对于物性之一番磨磐光辉,其根本还是从自己的“尽人性”上做起,物性与人性相悦而解,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工艺美术所寻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中国人的工艺,是要不见斧痕,因为痕迹是用人力损伤了物性的标记。金瑞逸是哥窑工艺的传承人,其哥窑器物的金丝铁线,不仅是哥窑千年来的工艺继承,而是文化与审美的继承。金先生善洗类器物,其作品所传达的静穆与高洁,在纷杂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中发出了深沉而厚重的声音。这种声音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高度,来自于独一无二的工艺传承,他不再是哥窑形质表达,而是源于作者本心的传达,在传承与制作器物的过程中,是作者内心的锤炼与修行,是心物的齐一。

官月白支钉七线尊

官月白支钉三足香炉

梅子青《圆洗》

天巧,是中国人不愿用人力来断丧了自然,只是想用人的聪明智巧来帮助造化,不愿用来代替造化或者征服造化,中国文化不喜欢机械。赞叹匠心而排斥机心,只有匠心才可达到天趣,尽了物性与人性。中国人一方面重视自然,一方面重视实用,把自然和实用调和起来,融成一片,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也是工艺美术的理想。因此民间的工艺,一方面是完美的美术品,无不天趣活泼,生意盎然,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实用品,对于日常的人生有着极为亲密和广泛的应用。金逸瑞先生的哥窑,秉承的是宋代的文人理想,他把人性的野逸、孤独、高洁,揉进哥窑的纹理中,是一种审美,也是自身性情的注入。

梅子青熏炉

天巧 官月白釉《纸缒瓶》

小洗一对

对于哥窑的欣赏,是带着传统文化的血脉的。金逸瑞先生不是在技艺上传承了这种血脉,而是在对哥窑的体悟中,因为哥窑是在圆融的器皿中找到了人生的洪荒,在断裂的纹理中寻求到那种无拘无束的生命目标。当然,古代的中国人已经将哥窑的性灵推崇到一种极致,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物。它无限延伸的金丝铁线,敦厚凝重的紫口铁足,形成了理想中的人格,这种人格既有中庸之道,立足于天地,又有天趣盎然,自然自在,这是哥窑的魅力,也固然是金逸瑞先生哥窑作品中秉承的魅力。因为在中国陶瓷艺术的洪流中,更多的人传承的是其技艺,抑或技艺也已经失传。很少的人愿意去用心来面对几近缺失的艺术,也有更多的人仿其形而失其神,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工艺美术的血脉,正是在于天趣的本真,是匠心所达到的神与物游的高度。静观金逸瑞先生的哥窑作品,令人欣喜的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能够触摸到古代的声音,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静听如玉温婉的哥窑作品,无妄其形,无露其神,美得令人欣慰。(图文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2年第二期 作者:斯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