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哪儿的小笼包最好吃?

 老鄧子 2019-08-15


包子是街巷里最为寻常的食物,没有花里胡哨。


美国一网站曾对全球25个国家进行过一次调查,评出各国最受欢迎小吃。在以美食著称的中国,“力压群芳”的就是这位小笼包。


中国地大物博,什么包子都有: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笼包,武汉生煎包,广东叉烧包、新疆烤包子……但以下几种,堪称小笼包界的领头羊。
 

1

常州小笼包

关于小笼包的历史,有观点说是诞生于清·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是当时位于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首创著名的加蟹小笼包和加蟹顶黄小笼包(顶部有大块蟹黄)。

常州桂花小笼包

后来小笼包的工艺推广到了附近的无锡、上海、南京等地,并与当地风俗相融合改进,成为江浙一带的特色小吃。
 

常州蟹黄小笼包


蟹黄小笼包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会吃的人,会选择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


2

上海南翔小笼包

上海的南翔小笼包有百年历史,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


南翔小笼包初名“南翔大肉包”,后称“南翔大包”,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包的特点是“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每两面粉必须制作 10 个馒头,可见其皮薄;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
 

3

无锡小笼包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于1751年旧历二月十九日到无锡,宿北营盘(石塘湾北)的龙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决定要到无锡秦园(寄畅园)。二十日晨,御驾从黄埠墩换乘小船到秦园,品尝了小笼包,之后小笼包名气很旺,一直流传至今。


相比其他城市的小笼包,无锡小笼更多了一份鲜甜。加入了酱油、生姜佐料,口味层次更加多样,让人吃上一口就忘不掉!
 

4

天津小笼包

狗不理小笼包是狗不理包子的基础上,借鉴常州无锡等地小笼包的优点,具有皮薄,馅大的特点。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5

开封灌汤包

开封小笼包又称灌汤小笼包,是开封的著名小吃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已有售卖,称灌浆包或灌汤包子。东京汴梁(今开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汴梁第一”。


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外表看起来和南方小笼没太大差别,只是更大、更扁一些。但其实,很多人研究后说,南方的包子,其实是沿袭了开封灌汤包的说法,后面会提到。
 
(以上没说到的,你快在留言区补充正名!)
 

开封灌汤包


被小笼包霸占早餐那么多年,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了解它的流变史吗?
如果不知道,那就继续往下看,让我们做一个有文化的吃客。
 

上海生煎包

包子简史

它是一个有故事的胖同学

包子可不是凭空发明出来的,它的前世很是淳朴——被人们称为“馒头”。
 
汉代画像石上,曾有蒸笼烹饪的图像,可见,当时有蒸饼无疑。
 

汉代画像石描摹图,也是一幅庖厨图,呈现出明显的蒸笼图像。可以脑补一下他们在蒸啥?


一直到五代时期,包子才算正式登场。当时的文学家束皙在《饼赋》中这样写到: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这里的“曼头”就是“馒头”也就是现在的包子。
 

湖北襄阳宋墓出土壁画,画上描绘了厨房中包包子、蒸包子的情景

“包子”的称呼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吴自牧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粱录》中的“酒肆”记载,在包子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等,这里称呼的“包儿”应该就是方言中的“包子”了。但这个时期,馒头指的是包子,包儿也是包子。
 

靖江汤包


说句题外话,没有肉馅儿的馒头也是唐朝时候发明的。有段时间,北方连年战乱,人们无心饲养牲畜,由于缺少肉类,店家就做出无馅儿的实心儿馒头了。而殷实的南方则保留了有馅儿的馒头,这可能就是至今江浙一带仍将包子称为馒头的缘故吧。
 

宋朝时,包子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地开花。汴京(开封)一带出现了一种“网红”小吃——山洞梅花包子,是当时的名点之一。
 
那时候的山洞梅花包子就已经以薄皮包子里的汤汁为特点。有一种说法认为,如今火遍祖国各地的“杭州小笼包”,前身就是开封的灌汤包。历史上宋王朝时期因靖康之变迁都,自然而然也将梅花包子带了过来,赋予了杭州中原的味道。
 

火遍全国的“杭州小笼包”

真正的杭州小笼包


这种说法可不是随意揣测,咱们有历史资料为证。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题临安邸》将两者之间的联系跃然纸上: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过,如今的江南小笼包虽有北派作风,但也融入了南方人的口味习惯,比如,开封灌汤包拌馅儿用的是水,而江浙地区小笼包用的是皮冻;北方的纯肉也被南方饕餮改为了虾仁、蟹黄等。
 

扬州三丁包


直到清代,馒头的叫法彻底有了变化。北方管没有馅儿的叫作馒头,有馅儿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却把有馅儿的称作馒头,无馅儿的叫“大包子”……
 
《清稗类钞》有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山东大包子


清代时期,人们对包子馅儿的追求也到达了一个新境界,许多老字号流传至今,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天津狗不理包子


中国名包何其多,每一样都“包”治百病。包子的江湖,从来都是风起云涌、暗藏杀气。各门各派都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宝地,被忠实的追随者牢牢簇拥。不管是有江湖尊称的,还是没山头名号的,鱼龙混杂,是中国人早餐餐桌上的绝对主力。
 
如此小个子不起眼,却又流经百年,并受到外国友人喜爱的中国小笼,足以见得咱们中国美食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