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明悟好学 2019-08-16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到普陀山朝佛,普济寺是非到不可的。

    因为,普济寺的前身是观音菩萨在普陀山开辟道场的第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院。

    因为,宋代宁宗皇帝为该寺御书“圆通宝殿”,定该寺为专门供奉观音的寺院;明代神宗皇帝赐额“护国永寿普济禅寺”;清代康熙皇帝赐额“关济群灵”,雍正皇帝敇修该寺,形成目前之规模。

    因为,该寺主殿的观音像塑法是古寺院中最全面的。

    因为,它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普陀山重要的法事都在该寺举行。

    因为,…………

 

    普济寺坐北朝南。就从我所在的南面往北记录吧。

    照壁后是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的御碑亭,亭中立着清雍正帝撰写的普陀普济寺碑文,从文中得知该寺梁贞明中(有文指明系贞明二年<916>)始立佛,即“不肯去观音院”,以及该寺宋元明清时的兴废历程。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御碑亭北为海印池,池上有三座桥。东边的名“永寿桥”,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桥南堍立有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海印池西边的桥名“瑶池桥”(又称“长堍拱桥”)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海印池中间的桥名为“平桥”,其南衔御碑亭,北接寺院正门,桥中建有八角亭,亦称湖心亭。亭顶黄色琉璃瓦和亭墙橙黄色,在阴灰的环境中,彰显了亮色。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湖心亭内拍平桥和正门)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西往东拍三桥,前为瑶池桥,中为平桥,后为永寿桥)

 

    普济寺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普陀山到普济寺时正门已关闭,小和尚不知是皇帝驾临,以“国有国法,寺有寺规”拒绝开门,乾隆只得从东侧门进入。回宫后,乾隆很为恼怒,发下圣旨,关闭正门,今后除皇帝、新住持首次入寺和菩萨开光方可打开。导游说,近百年开门次数屈指可数,二十来年前,曾有领导享受了这一待遇。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正门关着,拍照倒自在)

 

    普济寺布局循规尊制,中路为山门(即正门)、天王殿、主殿(大圆通殿,圆通系观音别号)、法堂与藏经楼、后殿;天王殿后两侧有钟楼、鼓楼;主殿两侧配殿为文殊殿和普贤殿;法堂两侧配殿为普门殿和地藏殿。

    在寺内,主要是磕头,且本人不拍室内佛像,所以没拍几张照片。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大圆通殿。殿内,中间供奉6.5米高的毗卢观音坐像,东西两壁塑有不同服饰和仪态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像,这应该是最全面的最特殊的观音菩萨大殿了,且场地宽阔,可容纳数千人敬拜)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鼓楼)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出普陀寺西侧门,在海印池边等候团友,又收纳了一些景色。有团友说,寺内严肃,寺外活泼,倒也是真的,不仅情态,也指环境。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海印池东侧,有座石塔,名“多宝塔”,建于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4)。塔身用太湖石砌成,四方三层,每层四面均雕有佛龛和佛像,塔刹如金刚宝座塔,系密宗之佛塔。它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在国内,这样的元塔仅存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普济禅寺(普陀山礼佛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