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美国朋友Eric曾问我,你们的英语都怎么学的呀?为什么总是怪怪的? 我大惊,从小妈妈就会逼着我拼命背单词、努力学英文发音和语法,英文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如今竟然被人说“怪”?跟Eric深入沟通后才知道,原来讲英语时,大家常常不自觉按中文的惯性思维思考,于是就有了Chinglish。许多人都有被Chinglish支配的恐惧,外国人是这样评价Chinglish的:
Sentences that indicate the time something will occur are almost never correctly phrased by Chinese people. The most common statement is, 'He will arrive after one hour'. Again, I understand, but a native speaker would never say that. 中国小伙伴们最爱在时间表达上出错,最常见的就是这种:He will arrive after one hour. 只想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英语是母语的人不会这样说。(应该把after换成in。)
The other phrase I seem to hear often is, 'You have a rest'. While it s not seriously incorrect is another repeated phrase I hear only in China (Americans would say 'go get some rest'). 另一个常能听到的句子是You have a rest. 也只有在中国才听过好几次,细想想也不能算有错。如果是让人去歇歇,美国人一般会说:Go get some rest.
受到母语中文的影响,我们会直觉地用中文的思考逻辑造出英文句子。 甚至有的时候,孩子们会生搬硬套课本上的一些并不是很恰当的说法。
比如服务生问:'Can I get you anything else?'如果让孩子按照课本上教的,基本上会回答 'No thanks.' 但这其实并不是特别有礼貌,这句话更多地会给人一种很冷淡的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回答 I'm good. Thank you. 或者 We’re good. Thank you.还有孩子们在书上学的 'You'd better...' 翻译成“你最好……”,这可能是耽误她最深的知识点了。这个词有一种责令的意思。如果是和小朋友之间相互调侃,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以后她步入职场,对领导、长辈也这么说,可就很吓人了。还有 “What's your name”这句话。相信大家学的第一句英语这句话了,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年过半百的叔叔阿姨,都能熟练的运用,但是如果我要说这句话是警察在盘问嫌犯时经常用到的,各位会不会大吃一惊!!!如果加上语气不温柔,就会更加尴尬。平时对话中,这种问法并不错误,但更合理表达是你先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方很自然地说出ta的名字。很多时候,英文不能直接照字面上的意思解释,而是必须了解英文的另一层文化含义,才能真的理解对方的意思。 比如说I don’t buy that.如果按照我们中文的意思来翻译,往往会被理解成:我不要买。但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我才不信。 又比如说:They are trying to buy time.或许孩子们会翻译成:他们想买时间。正确的意思是:他们想争取时间。
像这样了解英文的文化含义,如果靠孩子们上课的那一点时间,往往是不够的。
其实更好的方法是沉浸式教学,让孩子真的处于英文为母语的文化环境里,了解如果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应该怎样应对和处理。许多家长自己的英文并不精通,就算想要陪孩子一起练习口语也往往有心无力,万一发音或者语法说错了,就更误人子弟了。也不是没试过找外教,但外教一星期就上那么一两个小时的课,一节课好几百不说,孩子就算上了,跟外教真正对话的时间也就了了,了解的还是有限。也有朋友推荐过游学这种形式,就是让孩子真的出国,去外国人家住一两个星期,去真正体验一下国外的风土人情,并且通过这段时间,真的能够联系到口语,培养孩子的预感。但游学的费用动辄五六万,一般人家难以负担得起。那要怎么办呢?Eric给我推荐了一个有趣的英文视频教学类节目——VIPKID《外教带你看世界》在栏目中,外教老师带领小朋友前往世界各地,全程英文对话,让屏幕前的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了解到超道地的英文用法。  比如最新的一期《外教带你看世界》——有学有玩旧金山,外教老师Kevin和Jeffrey小朋友就带我们一起领略了美国大名鼎鼎的旧金山巨人队主场所在的AT&T公园,看了号称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金门大桥,还有渔人码头、红杉森林和很多公园、还去了科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他们还一起在拥有传统历史的波登面包店学习亲自动手做面包,丰富的内容,特别有趣。不论是去参观还是去吃美食,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孩子通过这个栏目,可以看到在点餐时应该如何跟服务生沟通,在参观时,应该如何礼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看起来新奇有趣,一点都不像背英文单词和语法一样枯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氛围中教孩子学英文,孩子不感到自己在辛苦学习,而是当成一种增长见闻的娱乐方式,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