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抗中式英语

 译品译味 2022-04-27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Chinglish在国际上的出镜率也大大提高,相信大家对Chinglish都不陌生了。中式英语是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一种语言现象。琼·平卡姆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这样来定义中式英语: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但令人诧异的是Chinglish正被不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追捧。近年就有中国人在加拿大开设英语班,专门教当地人学习中式英语。这一课程看似奇葩,却异常火爆,学员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老师站在讲台上,敲着身后的小黑板,领着底下一班白人学生,一板一眼地读着: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这是某新闻报道中对这个“中式英语课堂”的描述。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看到老外这么卖力学Chinglish我就放心了!”

近年来的确有很多中式英语词汇或表达,如“Dama(大妈)”、“Tuhao(土豪)”,被收录到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甚至是《牛津英语词典》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凭着中式英语走遍天下了,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潘文国就指出,“中式英语”逃不出自生自灭的语言规律,有些纯粹搞笑的生造词汇寿命并不长。

那么在翻译中会有哪些常见的中式英语问题,译者又应该如何避免?请跟小编来看几个例子:

问题一:不顾英文的常见表达方式

受中文字面牵引严重,只顾做“拼字游戏”,而不顾英文的常见表达方式。

1

原文:我们着力维护周边睦邻友好大局。

初译:We focus on maintaining the friendly situation of surrounding countries.

审校:We worked hard to promote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our neighbors.

“Surrounding countries”、“friendly situation”,这样的中式表达令小编啧啧称奇。

2

原文:过去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译文:Over the past year,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

中文惯于在名词前叠加形容词,而英文只要写出“under the leadership of...”就可以传达信息。

问题二:没有逻辑,信息堆砌

中文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枯藤老树昏鸦”,几个孤立的名词,如此排列,意境便油然而生。但是英文较为重视语句的逻辑形式。因此,在母语的牵引下,中文为母语的翻译初学者很容易就直接把各个信息堆砌在一起,而不去分析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

1

原文:2012年底,爱它基金发起国内首个规模化助疗犬公益项目“助爱天使”。

初译:In the end of 2012, AITA Foundation launched the therapy dog recruitment program, “Helpful Angel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a.

审校:"Helpful Angeles", the first therapy dog recruitment program in China, was launched by AITA Foundation at the end of 2012.

原文是典型的中文叙述方式: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放前面,重要内容经过多重修饰后,位于句子后,导致句子重心后移,原文的句子重心是“助爱天使”。原译中存在一一对应的形式,时间、主谓宾等都乖乖地跟着原文走了,译员在修饰语上却小心地绕过中文定语堆砌的陷进,利用同位语的方式,补充说明“助爱天使”的属性,这让小编着实惊喜。只是译员在发现陷进后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大家且看审校,“Helpful Angels”是重要的东西,重要东西放前面,再带出其他补充信息。这正是英文的一大特点。

2

原文:自从去年八月初加入爱它基金以来,虽然兴奋,我的心情却一直夹杂着忐忑。

初译:Ever since joining AITA Foundation in August last year, I feel excited but uneasy.

审校:Since I joined AITA Foundation last August, I have felt quite excited, though somehow uneasy all the time.

细看小编贴出的原文,两大陷阱:一是“去年八月”;译员很“负责”地一字不落地对上“in August last year”,然而,“last August”其实就可以了。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上一个八月”如果被读者误解为“今年八月”怎么办?事实是今年八月还未到,而且本案例的原篇是四月份的稿件,但是严谨为之,建议加上具体年份,避免任何误解;二是如何理解“兴奋中夹杂着忐忑”?小编根据原文解读出“心情是非常兴奋的,但是还是有点儿不安”。原译中的“feel excited but uneasy”显然已经有逻辑,but的语气却过于强烈。因此,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中包含的逻辑关系还要斟酌信息的准确,二者缺一不可。

3

原文:香港著名女星朱茵出任爱它基金“爱它大使”,并为爱它基金拍摄了公益广告。

初译:The Hong Kong famous movie star Athena Chu became "Ambassador" of AITA Foundation and shot an public awareness ad for us.

审校:Hong Kong movie star Athena Chu appointed "Ambassador" of AITA Foundation and featured in an AITA advertising movie

大厨曾云,中文就像是“糊墙壁”的语言,多糊一层泥其实无关紧要。而英文中这一层泥一旦也糊上去,反倒画蛇添足,不像英文了。这也就是《中式英语之鉴》开篇提到的译文赘述现象。既然是“女星”,说明她是“著名”的,这层泥在英文中就要不得,因此审校稿中删去“famous”。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朱茵为爱它拍摄了公益广告”?其实不然,是朱茵出演了公益广告,拍广告的另有其人。原译跟着原文显然不合逻辑。

对于初学译员来说,中式英语是汉英翻译时极易掉入的陷阱,但并不是中文母语者的“不治之症”。如何对抗中式英语呢?译员首先要有“陷阱意识”,清楚中英文的差异;其次,在翻译时,译员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配合适度查证,把握英文的行文规律和常用表达;最后即使完成译文,译员还要不断打磨译文,思考是否掉入“陷阱”,是否有更合理的表达?如此不断思考的翻译过程,就是和中式英语渐行渐远的过程。

翻译如做菜,煎炒炸煮、油盐酱醋


样样有学问,处处需琢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