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贤、圣,“五仪”之三,对照自查,你属于哪种人?

 黄土地5gxncr0s 2019-08-17

前一篇说了“五仪”中的庸和士,本篇咱们接着讲后边的“君”、“贤”、“圣”。

人有“五仪”,庸、士占其二,对照自己,时刻自省

君子

坚守正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公曰:“何谓君子?”

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这里孔子所讲的“君子”,已不单指出身高贵的人,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孔子眼中,忠信是君子对自己品格的要求,所以并不因自己能够做到而别人做不到,或者没有预期的回报而心生抱怨,也就是说,君子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不对他人有过多的期待,只是做好自己,不求回报。

君、贤、圣,“五仪”之三,对照自查,你属于哪种人?

仁义是君子的行为准则,认为自己做到仁义是自然而然的事,不会因此而夸耀自己。君子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要是见人有过错,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名君子,会委婉的指出别人的过错,告知他事情的本质,而不会用语言伤害他,更不会看不起他。

君子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做人做事,不需要外力的刺激、奖赏,自己就有动力,虽然内在很有力量,但外在看起来却是态度舒缓,自然而然。今天常被提到的一句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谦谦君子,君子对自己的生命有着高度的觉知,有一颗谦卑之心,在通明中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没有自以为是的傲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吃亏了,做好事吃亏了,被人误解了,作为一名君子,他也会不变初心,对正道也不会怀疑,还是会坚持做好人,走正道。君子,坚守正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包容,敢承担。

君子再进一步,就是“贤人”。

贤人

利人利己,和谐统一,世间楷模

公曰:“何谓贤人?”

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孔子说,所谓贤人,施德不逾越法度,行事符合准则,言论足以为天下的表率而又不会招惹灾祸,他的学说、主张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戕害自己的本性。自己富有了,天下人就可以不积私财;广施德泽,使天下人不担忧贫困。这样的人就是贤人了。

君、贤、圣,“五仪”之三,对照自查,你属于哪种人?

贤人,具有这样几个特质:法度、规矩、原则,贤人做事,可以做到“事之宜”,就是事情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且在做的过程中,照顾到事情所有相关方的感受,不伤害的到任何一方。

贤人做事,已经靠近或者是“中庸”的境界了,他们中正平和,坚守正道,他们奉行法度、规矩、原则,既不伤到他人也不伤物,既不伤自身也不伤本性。是一种人与自然、个人与整体、本性与天性浑然一体的状态,贤人的境界,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贤人滋养一切的人事物,同时又滋养到自己,他们做事,利人利己,爱自己,爱他人,爱百姓,是世间人学习的楷模。

圣人

与天地同辉,润物细无声。

圣人有什么特质?

公曰:“何谓圣人?”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所谓圣人,德行与天地之道相合,统物通变,推究万事的发展规律,协调万物的自然本性,广布大道从而成就万物的情性。他与日月齐辉,化行天下如同神明,百姓不知道他的德行,见到他的人也识别不出他与一般人的区别。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君、贤、圣,“五仪”之三,对照自查,你属于哪种人?

如果说贤人是世间的楷模,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个人,还能给贤人画一个样子,像水一样,能看到、摸到、听到,那么圣人,就是“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的春风,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春光,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景,圣人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看似无有存在,又无处不在,看似非常的平凡“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芸芸众生不知道他的德行,但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普通而真实的环绕在我们身边。

孔子所示出的“圣人”的境界,他们与天地合德,统物而又通变,无圆,无方,无可,无不可。

在圣人那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圣人那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成就了每一个可以成就的生命,可是又好像是什么也没做一样。

圣人最大的德,无为而无不为。

君、贤、圣,“五仪”之三,对照自查,你属于哪种人?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孔子完整的表述了人的“五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每个人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五仪”不仅是芸芸众生中存在的五种状态,同时还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人总有好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保持生命的觉知,不断的修身、修心。

人人都可以为君子,可以为贤人,可以做圣人,正像佛家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认为的“涂之人可以为禹”,王阳明的“致良知”“学做圣贤”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