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 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 大动脉炎命名—— 曾有多种命名: 青年女性动脉炎 主动脉弓综合征 巨细胞性综合征 Martorell综合征 特发性动脉炎 大动脉炎症候群 缩窄性大动脉炎 泛大动脉炎症候群 无脉症 多发性大动脉炎 高安动脉炎( Takayasu’s arteritis) 首先由欧洲Savary和Kussmal于1856年描述 1902年日本眼科教授高安发现 1956年中国报道第一例 西医学名:多发性大动脉炎 英文名称:Takayasu arteritis 其他名称:无脉症 发病部位:大动脉管壁 主要症状: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 多发群体: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 传染性:无传染性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青年女性多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早期有低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持续数周或数月后,出现大动脉炎及其分支管腔狭窄或闭塞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其它脏器损害:心脏、肾脏、脑、肺 上肢无脉症最多见 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 临床分型—— 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动脉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 头臂动脉型(Ⅰ型) 胸、腹主动脉型(Ⅱ型) 肾动脉型(Ⅲ型) 混合型(Ⅳ型) 女,40岁,因低热,头晕、耳鸣、四肢酸痛,血压160/100mmHg,申请颈动脉超声检查。病人自述10年前在华西医大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
女,24岁,头晕一年来院检查。 女,20岁,因颈前不适来院检查。 病例4 下肢动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