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下四大红利策略指数,发现: 上证红利、中证红利、标普红利其实是一伙的,都用股息率排名+选股+指数加权,而用股息率比较容易选到“周期股”。 第一,股息率的分子是每股分红,高分红本来是衡量公司盈利情况是否良好,但用于指数选股,很容易被周期股“钻空子”。 典型例子就是方大特钢和三钢闽光,因为行业景气周期的高分红,导致这两家的每股分红很高,股息率排名前列,去年底成功潜入上证、中证、标普红利,还跻身前十大权重股。 第二,股息率的分母是股价,股价跌了,股息率也会上升,而下跌分两种情况: 正面:股价跌,个股估值低了,但基本面没问题,是好股; 反面:股价跌,基本面恶化了,垃圾! 碰上正面,高股息率帮你选到了低估好股;但如果是反面,高股息率帮你选到的,多数是垃圾股。 再说回上面两只“钢铁侠”,选进来后股价就大幅下跌,由于股息率的分母缩小了,股息率反倒可以一直居高不下,根本无法剔除出去,可能还要继续恶心大家一年半载的。 简而言之,用股息率排名+选股+指数加权,这种类似“一条龙”的做法,明显存在着隐患,很多问题只是平时没暴露出来,一旦发生“周期股集体入选+基本面突然恶化”,基本上就是妥妥的双杀。 进一步比较,上证红利、中证红利用过去2年股息率,标普红利用1年股息率,也就是标普红利门槛更低些,周期股更容易混进来(而标普红利设置行业权重比例,对杜绝周期股的意义并不大)。 再来说深证红利,虽然它也用股息率排名,但选股用的是“累计分红金额”,编制指数用市值加权(个人理解),就好比是“三权分立”,入选的多是一些好公司(比如像格力电器,中证、标普红利反而都不选,你说这是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周期股也很难混水摸鱼,结果历史收益也一直很好,各个阶段都能完爆其他红利指数,靠的真不是运气,是实力(外加同行的衬托)。 之前我一直觉得,上证红利只选上交所公司,深证红利只选深交所公司,中证红利覆盖沪深两市,理论上应该是最好的了……吧? 但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你稍微一认真就会发现,A股最好的红利策略,原来是深证红利。 至于其他三只虽然「垃圾」,但有的是「可回收垃圾」,有的是「有害垃圾」,大家有兴趣可以再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