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论纵横】 三重境界 九番感悟 百味诗心 求美求真 ----我从事诗词创作的几点体会

 无缘诗词 2020-11-26

朱继彪:笔名朱槿。字炳之,号双阁居士。1950得生,河南永城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永城诗词学会会长。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获得者;连续两届任诗刊社与北京东方诗书画院举办的“中华诗词大将赛”评委;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诗风追求豪放雄浑、晓畅平易。著有诗集《双阁诗稿》、《大道诗心》。

三重境界 九番感悟 百味诗心 求美求真 

    ----我从事诗词创作的几点体会 

    我是从1999年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诗词创作的,经过二十年的追求探索,自己把其间心路历程之“三重境界、九番感悟”,归结为“百味诗心,求美求真”,但求能够写出几篇真正称之为诗,从而无愧今生、无愧时代的作品来。得尝此志,不亦宜哉!


第一境界,三度飞跃寻路径


    我对于诗词的爱好,始于青少年时期。那时酷爱阅读古典小说和唱本,其中的诗词警句,特别吸引我,读过后朝夕把玩,诵之再三,甚至抄写常读,多年不忘。但真正开始写诗了,路子如何走,怎样才能写出像样的诗,却又是徘徊歧路,彳亍不前。在多次曲折彷徨之后,经历了诗词创作的三次飞跃。
    1、虚实结合的“往外写”。我在刚一开始写诗的时候,总是写得实、写得死,把看到的、想到的直接地生硬地写出来,常常落于死板,硬套平仄,凑字凑韵,缺乏灵动和诗意。在多次失败和修改的过程中,我悟出一个道道,我发现诗要往外写。何谓往外写?我认为抓住一个题目,如果直奔主题,就容易板滞和生硬。例如,当时写一首歌颂党的生日的律诗,我感觉抓住共产党伟大这一特点,应当先从虚处写起,于是开头写出“海载云涛天载星,山河展卷写丹诚”的句子。从虚处着笔而引入,再列举党的功绩,自己感觉比较好。向外写,又有一根线牵着,使之不至于向外走的过远而不着边际。现在看来,这也正应了那句虚实结合的老话。这向外写的方法,我认为是我写诗道路上的第一次飞跃。
    2、直击人心的“向内写”。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仅仅局限于“向外写”,是不全面的。人间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打动人们心灵引起共鸣的,定要触动读者灵魂,因而还要“向内写”。这种直击心灵深处的“向内写”,是我悟出的写诗方法的第二次飞跃。在这里,能够探到自我“感情谷底”,能够直接叩击读者心灵,引起魂魄共振。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例如,我的一首词《鹧鸪天·兰州参观黄河母亲像》,内容是:“欲拜慈颜何处求?黄河之上古兰州。凌云直下西天瀑,挥浪长安东海流。  分九曲,润千畴,一怀甘乳育春秋。涛声震耳犹庭训:吃水须知源有头。”对黄河的感情,就是对母亲的感情。写黄河,我是把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写进去的,当时母亲刚逝世不久。我扣住对母亲的深深情怀,也同样扣住读者心灵深处最敏感部位,产生同感:“分九曲,润千畴,一怀甘乳育春秋”,是黄河,也是母亲。特别是“涛声震耳犹庭训:吃水须知源有头”,自己少年时期犯错误,母亲对自己“庭训”的事情,犹在眼前。这种直向内心写真感情的作品,我认为是自己“向内写”的成功之作。同时这首词也得到中华诗词学会“黄河之都”大赛二等奖。还有一首,是2018年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第七届华夏诗词奖,我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贺新郎·丁酉早春圆明园遗址见老梅开放》,内容是:“一树花如雪。正初春、凌寒吐蕊,勃然而发。铁干虬枝年光老,香气依然清绝。通体是、岩岩风骨。花下残基堆乱石,向园林深处嶙嶙列。光影下,杂相叠。   无情有恨纷然说:‘最难忘、伤心彻肺,昔时冤孽。’‘宫阙因何成灰烬?国宝缘何遭劫?亿万众、焉何泣血?’耳畔若闻如斯问,似钟鸣鼓振心头热。登石壁,向天咄!”首先,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心灵之痛,但这样的重大事件,从何入手?我参观时,发现废墟之旁有一株梅花开得正浓。于是从这里切入,从上片看到的景象,到下片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抓住国人内心的痛点,用“无情有恨”的典故,让无情之物出来说话:“最难忘、伤心彻肺,昔时冤孽。”“宫阙因何成灰烬?国宝缘何遭劫?亿万众、焉何泣血?”最后发出感慨:“耳畔若闻如斯问,似钟鸣鼓振心头热。登石壁,向天咄!”直击国人的心灵深处,形成作者与读者心弦共振。这种写法可能也打动了评委,给与了第一等次的奖掖。
    3、积步登山的“向高处写”。一切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而诗词创作犹为须要深厚的基础。其间多读诗、多读古今名人名篇、多读多背、获取大量诗词存量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有写诗的基础,才能促使写出有高度有深度的诗来。就如“不积跬步,难以至千里”;又如登山上楼,不能踏实每一步难以达到制高点。因而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求高求远。多读不仅停留在“读”上,要精心研读,悟出好诗好在哪里,我从哪里向好诗学起。多读,必须坚持常读,坚持每天读一首好诗,读后抄写出来,揣摩思考,再三玩味。其实这种做法,是我在十多年前,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函授班学习,师从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他谆谆告之的写诗方法。他说,以你现在的基础,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但还只能算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要当一名真正的诗人,必须下一番苦功。就好比下棋,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棋手,你必须胸中装有一千盘棋谱。同样,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千首好诗烂熟于胸的底子,是不会写出好诗的。要成为诗人,无别的路径可走,只有熟读,熟读,再熟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方能成功。没有这个基础,你写得再多也无用。我根据导师的教诲,十多年来多读多背,追求高远,力图达到这个目标。每天早上,利用晨练时间边走边背诗,其乐无穷。会背以后抄写在笔记本上,经常拿出来读之再三,思之再三。每读一首好诗,会背理解之后,自己心胸大开,眼界大开。长此以往,不知不觉中增长了写作本领和审美意识。以这样的方法促进写作,努力写出自己满意的、有高度的作品来,我认为这是寻求写诗门径的第三次飞跃。


第二境界,三处着笔破难点


    文学创作,如果一味平庸,读之同于嚼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而必须突破难点,出奇制胜。设计好开篇,把握住方向,体现其特色,犹如水中行舟,一波才动万波跟随,在看似平常的诗语中翻出新意,才能写出令人满意、不负伟大时代的好作品来。
    1、选准突破口。在写诗过程中,从哪里写起,往往徘徊于诗题之前,不好进入。据说苏东坡在写《潮州韩文公庙碑》时,开篇评价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名句,曾经徘徊苦思一夜,才得到这惊世之句作为开篇,于是便有了下面文章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可见文章(包括诗词)开头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选准突破口,进入到诗的境界之中,确实又是写诗的一个难点。怎样选择入口呢?那就需要根据各人的学识、阅历和积累而奇思妙想了。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是自然第问答开头,但《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却是以眼前景物直接开篇......我在学习前贤之后,采取了以下方式突破:一是议论开头,如《水龙吟·丁酉立春日作》的第一句便是“倏然春又归来,流光老去真容易”,以光阴易逝,转眼一年的感发进入。二是问话开头,如《满江红·太丘谒陈寔像》的首句是“我问先生,君去后、几千寒热?”面对石像,似与古人对话,而后展开话题。三是运用古诗的成句开头,如《水龙吟·钱塘江观潮》开篇便是“钱塘自古繁华,大潮八月来天际”,前半句是柳永《望海潮》中的成句;还有《壶口瀑布歌》起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劈山斩岭夺路开”前半句用李白成句。选择熟悉的诗句,让人首先产生亲近感。四是用神话开头,如《黄帝故里行》开端是“二月二日蛰龙起,操动天兵擂天鼓,叩关大笑开电光,手把银河播春雨”,用奇幻的神话写大雨。五是用梦境开头,如古风《登崂山》:“久闻海上有仙山,山在千回梦里边。麻姑仙子屈纤指,拎我飞越亿万年。但见沧桑正交替,海水冲腾烈火团。水火撞处风雷动,海生山石石崩天。崩天巨石立海隅,遂有崂峰矗云端。”是从梦中看到崂山的生成写起的。六是以事物的特征开头,如《沁园春·咏空气》首句是“至大无形,至善无声,至美无踪”,首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仅举以上六方面例子,说明选好突破口,乃是进入诗词创作阵地的关键,进入了这个阵地,夺取胜利也会顺理成章的。
    2、把握大题材。当今诗坛,描写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的作品琳琅满目、多如繁星,有相当多的诗友热情高涨,逢节必写,应时应事,连篇累牍,不绝于各类诗词刊物。但如何把握这一类题材,如何像古人说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语),确实是一大难点。我的体会是,不必要逢节便写,赶形势出来的东西,往往流于宽泛、流于平庸。记得陆游有一首《过灵石三峰》诗:“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他说,这五千仞的高山,就劳烦你委屈一下盘缩在我的小诗中吧!我们就要学习这种把五千仞山岳蟠屈在小诗中的能耐,以小见大,举重若轻。例如上面讲的《贺新郎》,把火烧圆明园这个全民族的百年之痛,集中于一株古老而盛开的梅花树上。再如国庆六十周年时,我也写了一首《贺新郎》:“霹雳长天吼。我中华、共和开国,巨人挥手。国运中兴南天始,万里开新革旧。硬道理、光前辉后。科学新观求发展,大和谐、注重人长久。兹甲子,史无有。   丰碑就在人心口。俱欢颜、丰衣甘食,万民甜透。民族花园诸芳秀,朵朵同根同胄。共享这、天安人寿。大道英风凌云汉,起征程、再向辉煌走。耘日月,种星斗。”选择三代领导人三个突出特点,高度集中地把六十年的大事件三句话概括。“兹甲子,史无有”凝练地结束上片。下片写人民幸福,收尾处写祖国前程似锦,最后一个“耘日月,种星斗”,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建设美好未来,形象化地表达了出来。这样,把重大题材,或举重若轻,或高度概括,或展开联想,或用新奇手法,使得大事件不空虚、不隔膜、不肤浅、不庸俗,力图达到诗意效果。
    3、体现新特色。中华传统诗词,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是语言文学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心心追求的大美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使这一传统文学样式再现它的大美风华?我的体会是,继承传统,创新时代。天下诗词成千上万,最困难的是要写出新的特色,写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我的体会,一是要使用新的词汇。例如《沁园春· 一带一路》:“伫立东方,透过苍茫,阅尽万邦。把连云古道,谋为锦绣;撑天杠杆,撬动洲洋。欧美雄才,亚非高士,嘉会竞登君子堂。相偕处、是群星争耀,日月同光。 铁肩大任担当,建一带高标一路长。看车船龙马,载山载水;东西南北,通货通商。网络三元,财来八表,共享天疆与海疆。擎天手、做一流功业,百代文章。”通篇采用新的语言,表现新时代的内容。上片写谋划,下片写实施,最后一句写出领袖把握世界风云、掌控天地正气的宏大气魄。二是要翻新表现手法。如七律《游牡丹园记》:“牡丹仙子降孤村,昨约痴凡今始临。粉面羞言邀起舞,霓裳修袂漫升沉。君裁风雅三千纸,可解春华一片心?惟用先贤传彩笔,诗呈为报意深深。”采用从对方写来的笔法,以牡丹仙女的口吻,故作娇嗔埋怨,反衬自己春游牡丹园的喜悦心情。三是要选取清新灵动的意象。如《春景》:“丛林簇簇水弯弯,红杏浮云挂满山。花气蒸腾云水气,游人更在水云间。”《咏月》:“一弯新月挂高秋,谁向太空抛钓钩?钓得银河巨鳌后,群星作伴载回舟。”如《题画诗》:“青嶂碧流千古琴,把来弹奏七弦音。连同天外风云气,万象轻收一掌心。”皆是选取清新优美的意象,采用轻灵飞动笔调,把景物写得灵动活泼,诗境如在眼前,使人回味无穷。


第三境界,三昧求索慕高远


    何为诗家三昧,我们怎样才能追求得到,这是一个永远的命题,也是历代诗人穷尽一生很少有人企及的崇高境界。当代文坛,写诗填词者似过江之鲫,然得其三昧者寥若晨星。我也只是日思夜想兀兀穷年追风追雅倾慕高华,在语言、结构和风格上做一些探索而已!
    1、语言追求平易流畅。任何文学样式,都是以语言作基础的。中华诗词是文学中的精品,尤以优美独到的语言为前提。故而语言文字美,是每个诗人各自追求的最根本的、也是最终极的目标。我在写诗过程中,一是追求语言的通俗平易,二是追求语言的优美顺畅。平易而又具美感的诗语,说来容易,实则难于把握,稍不留意,即滑入顺口溜老干体的泥沼。这就需要向古人学习,如李白的绝句平易而绝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自然之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灵动之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空阔之美。读这样的诗句,我们惊叹古人,艳羡他的平白流畅、美轮美奂,使我们仰之弥高、追之弥远,如泰山高耸,如大河奔流,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在此方面学习时,也往往是得之皮毛。如:写友谊:“白璧黄金买歌笑,清风明月载离愁”“启开辽海燕山月,牵动南天北地魂”。写感怀:“未成贤达修齐治,敢问父兄柴米油”,“东西南北君收网,加减乘除我放言”,“最迷风雅诗三百,枉负功名路八千”“天道原来是人道,乾元肇始合坤元”。写黄河:“眼前十万怒奔马,身外三千闲落花”。谈写诗:“笔收太古混元气,袖纳长河世纪涛”“有道方成清世界,无儒不是大春秋”“既往以身为口役,而今放胆作诗狂”等等,都是学习古人,追求语言通畅流美的尝试。
    2、结构追求浑然得体。有了诗意的语言,诗词还必须用金线穿起散乱的珍珠。这就要重视结构的安排,起承转合是前人总结出的好办法,我们今天也大概离不开这个规律。写诗如何安排结构,如何使自己的思维有序排列,使语言畅达自如?自己思考出来的句子,放在哪个位置合适,与上下句是否连贯成一个整体?律诗的四联各安排什么内容,要胸中有数。写词与写诗又有不同,我认为诗可以跳跃腾挪,词便应当循序渐进。一首词开头之后,接下来每一句,都是上句的承接,又都为下一句铺垫,连环套一样丝丝紧扣,稳步向前推进。整首上下通畅无碍,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转折处,婉转得体,气韵流畅,不阻不涩,浑然一体。过片处或顺接、或转折,词句勾连,意脉不断。词的上下片各有分工,或情或景,合而成为一个整体。不可摇摆,不可凌乱,不可顾左右而言它。举一首例子,我去年写的一首词《水龙吟·丁酉立春日作》:“倏然春又归来,流光老去真容易。红轮一出,雪晴四野,鸡鸣千里。嘉会良辰,登高领略,新正风味。羡水边绿树,树边燕子,间关里,飞天际。   休说廉颇老矣。梦依然、云飞风起。高天碧海,神槎星月,魂牵心系。天南地北,犹能驰骋,笔才雄气。约东风在此,熏梅染柳,共词人醉。”以议论开头,上片写眼前景,下片写感想,最后约东风共醉,回应上片之景。全词句句推进,连环向前,收到满意效果。被《中华诗词》杂志推出为2017年度中华好诗词评选篇目。因此我认为,安排好诗词结构,是从事创作的一个重点。
    3、风格追求雄键畅达。一个诗人的风格,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格调特色。由于个人的爱好,几十年形成的思维习惯,特别喜欢格调高远、大气雄浑的作品。在向古贤学习时,偏爱李杜苏辛风格。在长期的欣赏、模仿和实践中,一落笔便带有那种气势。例如,我写《永城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的五律:“十年磨一剑,纵马试锋芒。耳畔罡风急,尘头赤帜扬。黄鸡鸣古驿,白月照寒霜。大泽云飞处,龙蛇动四方。”用超现实的笔法,来写永城诗词学会十年来的成绩。再如《水龙吟·钱塘江观潮》:“钱塘自古繁华,大潮八月来天际。正斯时也,天吴乘兴,倒倾海水。惊浪填江,雪峰裂壁,万欃飞坠。霎掉头归去,雷霆撞处,又还被,风掀起。   胜景年年如是,却谁知、此中真味?健儿勇士,山涛之上,各生豪气。奋臂飞身,牢牢扼住,电头光尾。把艰途踏破,凌空一啸,赤旗雄蔚。”还有诗句“狂来挥笔扫三界,纵是仙家横是魔”“朝阳屋顶新烟散,小店村头老酒香”“漫天风雨春秋夏,携手文章儒道禅”等,用雄奇酣畅的笔触,表现景物的磅礴气势,自己写来得心应手,作品也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仅是自己的体会,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多年来在诗词创作中追求雄奇豪放、通达流畅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以上是我从事诗词创作的三个方面、九个层次的追求和思索,是我写诗二十年的经历和体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写诗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向古人学习,向方家学习,努力争取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来,为中华诗词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19年初秋)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葛   霞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