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结构:想要学习好,得掌握这三种知识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1

大家都知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科学习也是为了解决各个学科特定的问题,比如:

学习语文,是为了解决“阅读和表达”的问题;

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逻辑思维”的问题……

当然,不管是什么学习,都有一个规律,我们会从解决简单问题慢慢开始解决复杂问题,最终能够解决未知问题,开始创造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一直围绕知识的结构而展开。

今天我就来跟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2

首先不管你要做什么,都要先了解这件事的原理或规则

比如要修电器,得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

想学做菜,得知道基本的烹饪技巧和对应菜谱。

而这些原理规则其实就是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够用语言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以概念、命题、图式表征、表象以及线性序列为特征和功能。

简单来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

学科学习的内容就是典型的陈述性知识,各种概念原理都在描述“是什么”和“为什么”。

比如“三角形是有三边的平面多边形”,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就能知道“三角形是一个图形,它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有三条边”。

但是知道这个定义就一定能够判断出什么是三角形吗?

不一定,你看一些一年级的孩子会背三角形的定义,但是却不会判断,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程序性知识

知道概念却不会解题,就是因为缺乏程序性知识,就像:

你知道什么是跳舞,也看过别人跳舞,但是让你自己跳却不一定跳的起来,因为你不知道跳舞的每个节点的动作到底该怎么做。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用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很多孩子上课很认真,笔记也记得满满的,为什么做题却很难,就是因为他掌握的其实只是陈述性知识,而不是程序性知识,她不知道该怎么做,而程序性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充分掌握。

那我们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研究的方法,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吗?或者说有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就一定能学习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要想学习好,还需要第三种知识——策略性知识

“是什么”称为陈述性知识,“怎么做”称为程序性知识,它们是你完成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的基础,但是掌握基础并不一定代表你能做的好。

比如现在让你做一个演讲,你要做的准备是:

  •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演讲主题,听众是什么人,我要讲什么内容,讲多久等等,知道这些你才能明白“做演讲”具体“是什么”,然后针对具体要求写一份发言稿;

  • 程序性知识:演讲时怎么上台,上台后先做什么,如果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我要怎么处理,对于这些问题的预演要在现场演讲时才能验证自己是否掌握。

  • 而策略性知识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你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

还是拿演讲来举例:

就是你在每次做演讲时,你能对自己说的内容和说话状态都有所觉察,哪些说多了下次要少说;

哪里说快了,后面要放慢一点,我怎么做会让自己放松,下次可以再试试。

这些对演讲过程的认识、体验和调节就是你对于“演讲”这件事所掌握的策略性知识。

做任何事,都需要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种知识。

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中同时储存着这三种知识,且比例适当,遇到问题,就能迅速地了解“是什么”,然后开始“怎么办”,而且同时可以觉察和调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过程,这就是智力强的表现。

所以说智力不是天生的,智力是大脑中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组合形式的表现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