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阳故事」柳茹人为王知县立祠

 印象秋 2019-08-19

明代天启年间,丹阳南门外遭受特大蝗灾。尤其是延陵柳茹的柳塘、庄湖、蛟塘等大面积水草地带,是飞蝗繁孽和滞留之地,使田野里的庄稼、瓜果、蔬菜和土丘上的树叶皆被蚕食啃光,百姓深受其害。

时任丹阳知县的王志道闻讯到此,察看灾情,一路所见被飞蝗侵害的田地里仅剩下根根茬茬,情景十分凄惨。王知县官轿来到柳茹停下,带着随从步行,在柳茹村周围转了一圈,就打发官轿先回去,说是自己要留下来几天处置灾情。他坐镇柳茹,派人通知附近邻村的里正、族长来柳茹议事,布置如何开展灭蝗事宜。在王知县的组织发动下,一场有数千人参加的灭蝗开始了。凡有蝗虫侵袭的地方,各村各户的老人、小孩、妇女一齐上阵,用各种工具扑打,有的还敲击面盆铜锣驱赶。青壮年男子带着铁锹、锄头,挑着柴草,分赴柳塘、庄湖、蛟塘等滩头的水草地歼灭蝗虫。先是点燃柴草焚烧,然后再用锄锹翻挖,捣毁了蝗虫的老窝,使蝗虫无滋生之地。经过几天的灭蝗,终于把延陵地区的蝗虫全部消灭干净,确保了当年的庄稼生产,获得粮食丰收。

当知县王志道离开柳茹村时,百姓们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列队欢送。百姓为了颂扬他的功绩,感激他这样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自发集资为他建造了王公祠。王志道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答谢柳茹等地乡民对他的厚爱,特地为王公祠题写了“里社干城”的匾额,悬挂在大门上方。

王志道为官清廉,深得民众爱戴,皇上连连加封,后来调京任左都御史。乡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清官,世代记住他的恩德,民众又增添两匾额悬挂于祠内。一块是“惠我无疆”,另一块是“不显亦临”。并仿照王志道的官轿做了神龛,神龛里挂上了他的画像,还做了“肃静”、“回避”、“左都御史”虎头牌,分列在神龛的两边。

王志道是回族人,百姓为了尊重他的民族习惯,世代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进王公祠烧香的、观灯的均不得吃猪肉和狗肉,否则就是对王志道的不恭。这习俗,从建好王公祠以后一直流传到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