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非信nvl8pwffa6 2019-08-19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电生理室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预激综合 征的认识逐渐清楚。本文就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发病 机制、心电学特点、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作一简要 概述。

1 预激综合征研究概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研究概况 

1913年,StanleyKent首次提出心房与心室之间 除房室结外,可能存在额外的附加旁道。1930年, Wolff等报道了 11例年轻患者,有阵发性心动过速 或房颤病史,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时存在束支 阻滞 及 短 PR间 期。1933年,Holzmann等 认 为, Wolff等报道的病例不是发生了束支阻滞,而是除房室结外,房室之间存在一条附加通道。1944年, Ohnell证实了房室旁道的存在,并将预激综合征定义 为“起源于心房的激动经旁路提早激动心室的一部分 或全部”[1]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 逐步掌握了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房室旁道 (Kent氏束)的存在形成了典型的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而结室、房束和束室间的连接(Mahaim 纤维)引起了变异型预激综合征;以往认为房室结旁 道(James氏束)引起短 P-R综合征(L-G-L综合征)。但现代电生理研究中并未发现 James纤维,故认为 L-G-L综合征可能是由房室结加速传导而非旁道所产 生的预激。

1.2 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生机制 

   经心电图检查发现,预激综合征的发病率约 为 0.1‰ ~0.3‰,但考虑到部分患者的预激波呈 间歇性出现,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表现为正常,故 实际发病率应高于统计值。绝大多数患者为散 发,现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房室环解剖及电生 理连接发育异常。胚胎早期,房、室间心肌相连;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垫和房室结组织形成中 央纤维体和房室环,替代了房、室间心肌相连;而 发育过程中遗留的一些散在的房室相连心肌最后 没有凋亡,则形成了 预 激 综 合 征 的 病 理 解 剖 基 础———房室旁路。少部分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存 在家族史,PRKAG2基因异常与家族性预激综合征 的发生相关[2] 。

1.3 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7% ~2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有其他先天 性心脏病,其中最常见的为 Ebstein畸形,在这些患 者中,旁路常位于右侧[3]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还包括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房间隔缺 损、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狭窄、右位心、 冠状窦想室、心房动脉瘤、心脏横纹肌瘤、Marfan综 合征等。

2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2.1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及其认识

2.1.1 预激综合征的。电图3点 

① PR间期缩短,小于0.12s;

② QRS波群增宽,时限大于 0.10s, 起始部有粗钝的 δ波;

③ 继发性 ST-T改变;

④ PJ 间期正常,小于 0.27s。若同时伴有阵发性心动过 速病史,可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2.1.2 对预激图形的解释

   预激图形的本质是旁 路与正路(房室结)下传激动产生的一个融合波,其 融合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旁道与房室结传导功能 的差异,差异越大,预激成分越明显。δ波表示激动 经旁路提前激动心室;旁道与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差 异越大,δ波越明显。由于 δ波的存在,QRS波增 宽。PJ间期表示从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完全除极 所需时间;预激综合征只是通过旁路提前激动心室 部分心肌,即部分心室提前激动,而并不影响心房到 心室除极的总时间,故 PJ间期正常。若 PJ间期延 长,则提示房内、房室结或室内传导功能受损。

   此外,有研究表明,预激综合征不仅影响 QRS 波起始部分,也可影响 QRS波中间及终末部分[4] 。这一特点有利于鉴别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

2.2预激综合征的分型 

   根据心电图表现和旁路前传功能,预激综合征 可分为显性、间歇性、不完全潜在性、潜在性、隐匿 性,其特点见表 1。绝大部分旁道属于快反应纤维, 前向传导速度快、传导时间恒定,在心房递增刺激时 S-δ间期不变,不随刺激频率增加发生传导时间延 长,无频率或周期依赖性递减传导(“全或无”特 点)。部分旁路可表现为类似房室结的递减性传 导,如房束旁道。

   根据胸导联 δ波方向,显性预激可分为 A型、B 型及较少见的 C型,

① A型预激:V1 ~V6导联 δ波 向上,旁道多位于左室;

② B型预激:V1、V2或 V3导 联 δ波向下,V4~V6导联 δ波向上,旁道位于右室; 

③ C型预激:V1、V2或 V3导联 δ波向上,V4 ~V6导 联 δ波向下,旁道位于左侧壁。

罕见C型预激综合征一例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预激综合征的分型是依据 δ波 方向,而非只考虑 QRS主波方向(图 1和图 2)。另 外,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多旁路,其中又以 2条旁 路(图 3)多见。多旁路会引起复杂多变的预激图形 和心动过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

2.3 预激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与预激综合征相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包 括两方面(图 4~图 7、表 2):① 房性异位激动(房速、房扑、房颤)经旁道下传心室;② 激动在旁道 与房室结或旁道与旁道之间形成房室折返性心动 过速。

2.4 预激综合征相关鉴别诊断 

2.4.1 预激与心肌梗死 

   由于预激综合征时, 心脏的除极顺序发生改变,负向 δ波往往酷似病 理性 Q波而被误诊为心肌梗死[5] 。若旁路位于 左侧壁,起始除极向量方向 向 右,则 在 侧 壁 Ⅰ、 aVL导联上出现 Q波,酷似高侧壁心梗;若旁路 位于右侧壁,则起始除极向量向左,右侧胸导联 上可见明显的 Q波,酷似前间隔心梗;若旁路位 于后间隔,则心室除极起始向量指向上方,使得 下壁导联出现 Q波,酷似下壁心肌梗死。

   同理,正向 δ波可以掩盖病理性 Q波,从而 妨碍心肌梗死的诊断[5] 。需结合患者病史,寻找 ST-T原发性改变的证据,并结合心肌酶学检查, 或者通过运动加快心率、药物或食管心房调搏暂 时消除 δ波或射频消融术永久消除 δ波进行鉴 别。若 δ波消除后 Q波消失,则支持预激综合征 酷似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若 δ波消除后新出现 Q波,则需考虑预激综合征掩盖心肌梗死的可能 (图 8)。

2.4.2 预激与心室肥大 

   若旁路位于左侧,心 室除极向量向右,则右侧胸导联表现为明显的 R 波,可酷似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改变;若旁路位于右侧,则正好相反,可酷似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改 变。鉴别诊断的要点仍为药物或食管心房调搏 暂时消除 δ波,或射频消融永久消除 δ波。

2.4.3 预激与房室或束支阻滞 

   预激可合并房 室或束支阻滞,其显著特点为 PJ间期延长。以 下对这两种情形分别予以阐述。

   对于预激合并房室阻滞的情形,因同时有正 路(房室结)及旁路下传,旁路下传可掩盖正路阻 滞,包括如下两种。① 合并一度房室阻滞:激动可 沿旁道下传,PR间期不延长,但 PJ间期延长,可诱 发 AVRT;且由于 RP′较长,AVRT频率较低,异位 房性激动(房速、房颤、房扑)可沿旁道下传形成心 动过速。② 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激动只能沿旁道下传心室,QRS波呈完全性预激图形,PJ间期 延长,不能诱发 AVRT,但异位房性激动可沿旁道 下传。

   对于预激合并束支阻滞的情形,右束支阻滞时, 需先激动间隔部、左心室,再沿心室肌向右除极激动 右室。若合并右侧旁路(B型预激),本应延迟激动 的右室此时提前除极,掩盖了典型的右束支阻滞图 形;同样,左侧旁路(A型预激)可以掩盖左束阻滞 图形。此时,消除 δ波仍然是最可靠的鉴别诊断方 法(图 9~图 12)。

   综合图9~图12所示,最终诊断如下:B型预激 综合征掩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 O-AVRT。

2.4.4 间歇性预激与室性早搏 

   间歇性预激综合 征与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尤其是当 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接近预激旁路部位时。鉴别的 要点是观察 QRS波之前有无相关 P波:P波固定出 现在 QRS波之前,且随其频率的提高而提高,PJ间 期恒定不变,支持间歇性预激的诊断;否则,支持室 性早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显露或消除预激波, 有利于鉴别诊断。

2.4.5 预激掩盖早期复极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因 继发性 ST-T改变,可掩盖 J波及 ST段抬高,从而掩 盖早期复极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复极综 合征与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部分预激综 合征患者发生室颤,甚至碎死的原因可能是合并的 早期复极导致心肌复极程度不均匀、电异质性增加,从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但由于其被预激波所掩盖, 有时忽略了对其的诊断。Hasegawa等[6] 报道的1例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室颤的原因则考虑由合并的早 期复极综合征引起。

3 预激综合征对心脏劝能的影响及治疗原则 

3.1 临床表现 

   无心动过速发作史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有 心动过速发作史患者往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悸。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晕厥,其发生机制是心室率突然加 快,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出现黑暖 或晕厥;也可能是心动过速突然停止后出现了快慢综 合征,从而导致晕厥。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碎死,可能 原因是房颤沿旁路迅速下传心室诱发了室颤。需注 意的是,室颤也可能是其他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疾病 (如早期复极综合征)所致,但被预激波所掩盖[6] 。

3.2 预后情况与处理原则 

   通常认为预激综合征患者预后良好,对于无 症状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对于室上速发作 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首选电复律;对于血流 动力学稳定、暂时不打算行射频消融术者,可采 用刺激迷走神经(如压迫颈动脉窦、刺激咽喉部、 Vasaval呼吸),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复律。对于预 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首选 ATP,普罗帕酮、胺 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亦有效。食管心房调搏 超速刺激对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7] ,亦适用 于孕妇;对药物复律无效患者通常 也 有 确 切 疗 效。应注意的是,对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如房 扑、房颤),静脉推注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洋地黄 类药物可加快旁道的传导,从而加 快 患 者 心 室 率,故为禁忌证,可选用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或 胺碘酮。

   对于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建议首选射频消 融旁道,原因是反复心动过速可引起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对无心动过速发作病史但旁道不应期 <270ms的患者,也可建议行射频消融术,因该 类患者发生房扑、房颤时激动迅速经旁道下传引 起室颤、甚至碎死的风险较高。另外,有少量病 例报道,心电图有预激图形而无心动过速病史且 无扩张性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出现了心脏扩大、 心功能降低的情况,其中一个规律是旁道位于右 侧,且这些患者在用药物(胺碘酮)或射频消融阻 断旁道前传功能后心功能迅速得到改善。由于 此类患者病例数偏少,尚无大规模 流 行 病 学 研 究。心功能下降的原因考虑与心肌除极不同步 而导致心肌收缩异常有关,因为超声检查发现右 侧旁道患者心室间隔部出现运动不协调。部分 学者建议对于右侧旁道患者应密切随访心脏超 声,必要时无论有无心动过速,均可行射频消融 术消除右侧旁道,避免出现非心动 过 速 性 心 肌 病[8-10]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