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它们的关系在这里

 zhaozhaozhao3 2019-08-19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非常麻烦的一个问题,如果血糖控制效果比较差,将来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而且如果进行外科手术的话,恢复起来也非常的麻烦

而很多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很多细小的改变,这些细节方面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造成全身疾病的前兆,一定要重视。

首先,我们来讲一个案例:

患者老刘,65岁,患糖尿病20年,目前应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一般,空腹血糖在7.0mmol/L左右,餐后在12mmol/L左右。这十几年来,虽说患有糖尿病,但胃口一直不减,饭量挺大,体重也一直居高不下。

但是最近1个多月来,经常感觉吃很少的东西就感觉到饱胀,而且吃吃不能消化掉,甚至近几天清晨经常感到恶心,甚至在昨天还呕吐出前一晚吃的蔬菜。因为吃的东西少了,但是胰岛素的量没有减,有一天还出现了低血糖,差点闹出大麻烦。

为此,老刘以为是自己的消化道出了问题,首先便来了我的门诊,我为他安排了胃镜和消化道造影检查,胃镜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病变,但消化道造影发现了胃蠕动明显减慢的情况,结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而且控制不佳,所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胃轻瘫。

其实像老刘这种情况在糖尿病人中并不少见,还有人出现了严重的便秘和腹泻,而且这两者交替、持续出现,对生活的干扰很大。

到底这些情况的发生是为什么呢?

 糖尿病胃肠道紊乱的病因

研究发现,自主神经调节失常、消化道菌群失凋是糖尿病患者便秘和腹泻普遍发生的原因。

1.自主神经系统

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是依靠复杂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来支配的,也称肠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只有两者协调工作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消化规律。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退变,这就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功能失调,导致胃肠肠蠕动障碍,从而使患者发生胃轻瘫、腹泻或者便秘的发生

2.肠道菌群

我们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夫妻相”可不是空穴来风,是有科学证据的),肠道菌群有三种:益生菌、中性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在一种平衡状态。

长期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肠道内嗜糖的有害菌种就可能逆袭占上风,进而导致菌群结构失调,引发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

另外,很多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所吃的药物也对肠道有一定的损害,也会导致菌群失调。

3.其他

还有很多原因,有可能在糖尿病患者的消化不良中推波助澜,例如微血管病变导致胃肠道血供变差;还有,糖尿病容易继发感染,引起腹泻;另外,很多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

1.食管蠕动障碍

据报道,食管蠕动障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63%,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烧心和反流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的不适感、嗳气等,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

2.胃轻瘫

糖尿病是已知的最常见的胃轻瘫的原因,患者可出现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餐后饱胀等症状。

3.消化道溃疡

因为神经系统退变,感知钝化,糖尿病患者出现消化溃疡常缺乏溃疡典型的节律性腹痛特点,部分糖尿病患者溃疡发生时甚至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4.胆囊功能障碍

胆囊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脂肪餐后收缩减弱,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胆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5.腹泻与便秘

多表现为间歇性水样泻或脂肪泻,也可表现为顽固性水样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便秘主要以排便减个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往往无明显诱因且以夜间多发。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

目前,对这一系列的胃肠功能紊乱尚无很好的治疗办法。如能够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并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1. 规律饮食,维持体重和营养平衡,戒烟戒酒

应该少吃多餐,进食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匀浆食物

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调节,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1-2次)。

另外,对于胃轻瘫患者,以往推荐的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并非适宜,这类患者需要控制摄入膳食纤维。

2. 运动锻炼

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利于血糖控制和肠胃蠕动,如快步走、健身操和家务劳动等,还可以进行胃部按摩

3. 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应用

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维生素B1、甲钴胺等,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有HP(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已经出现这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则建议积极根治HP。

同时,可以适当注意益生菌的补充,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注意消化功能的正常维持。


总结

如开文所讲,提起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其实,糖尿病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也不少见,但由于了解不多,重视不够,而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误诊。

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微血管病变、肠道菌群紊乱及糖尿病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只有通过规律有效的生活和药物调节,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病变的进展,保证生活质量的提升。

 

END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

文章作者:布_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