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为何只有摹本流传下来,真迹去哪了

 君临天下100 2019-08-20

谈及魏晋时期,和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便是魏晋名士的魏晋风度。每一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时代风向,李太白的诗篇造就了盛唐风气的潇洒傲气,而魏晋时期的名士则是以率真任诞的行为出名。正是这样的时代,方才造就了行书草书的进一步发展。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便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可是,为何其仅剩摹本,真迹究竟遗落何处?

魏晋时期,由于独特的时代背景,站在时代前沿的那些名士身上拥有迥异于其他时代文人的气质,他们不愿流于世俗,而追求自然美的极致,竹林七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每日饮酒宴客,高谈阔论当朝局势之外,魏晋名士还偏爱吟诗作画,魏晋书法更是自成一派,既有汉时余韵,却又有自己的创新活力,因此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王羲之身处东晋时代,便因为一手令人叹绝的书法工艺,而被世人捧为书圣。自古以来,圣人之尊位仅有几人当之无愧,例如孔孟,关羽,杜甫,等人,他们都是在某一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到达了后世只有仰视的地步。王羲之得以获此殊称,可见其让人称绝的书法功底。

王羲之擅使各体,不论是草,楷,隶各体皆不在话下,王羲之之作品皆广采百家之长,并且从其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作品既表现了儒家的平庸之道,又有老庄的自由淡雅。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惹得世人追捧。历朝历代,后世摹写者不绝,可终究是仅得其形,未得其神。

这一作品的诞生背景是王羲之宴请诸客,于兰亭与文会友。在宴会上,不乏谢安等当代名人,王羲之在得了各人所作诗篇后,也是不惜笔墨,挥洒墨水,将这些诗赋集结成一集,并且著《兰亭集序》,为这部众人合作完成的伟大作品提序。

但凡对书法有所研究的人,都会在面对此作时叹为观止,其通篇字字惹人惊叹,让人仿佛看到了作者跨越千年,在半醉半醒之际,挥洒墨水,将自己的心情永远保留于纸上。正是因为其优美的独特魅力,才让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甚至是书法爱好者眼中的圣经。

那么,为何此绝佳之作,仅仅有摹本留下呢?兰亭集序摹本极多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毕竟,这可是书法家眼中的大师之作,后世不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大师,都免不了通过效仿前辈佳作,以此提高水平。那么,原作如今又在哪儿呢?

有一种比较为大众认可的观点是,兰亭集序之所以永绝于世,是因为唐太宗将其带进了墓穴,以至于后人无法一饱眼福,见识一番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中国古代的很多帝王和权臣都有这样的独特爱好:将宝物和自己一起下葬,以此象征自己的独特尊要身份。

李世民则是偏爱于书法,其对于书法有很多自己的领悟,并且其最喜爱的便是王羲之的诸多作品,其中最喜爱的便是《兰亭集序》。身为帝王,自然是应有尽有,李世民向天下广收王羲之真迹,在闲暇之际,对其加以摹写,以此感悟其独特魅力。可一直以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未曾被这位传奇帝王寻得。

因为王羲之自己在半醉半醒之后,得出了此番佳作。对于王羲之这样的大家来说,难得的佳作却是很难再度复制。所以王羲之将此物视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于后代。直至第七代孙———智永,因为出家为僧,这才让唐太宗寻了机会,得到了这一宝物。

智永自己是没有将宝物外露,他仅仅是痴迷一世摹写先祖遗物,在历朝历代,尤其以孙智永对王羲之的模仿最为人所认可。而在其死之前,他将此物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唐太宗得知了辩才手头有兰亭集序真迹,自然是屡次索取,可却都被推脱。

虽贵为皇帝,可为了一书强行索要自然不妥,所以唐太宗派出特使萧翼施计巧夺真迹。萧翼假作书法爱好者,并且在和辩才和尚交好后,拿出自己的王羲之真迹与其同赏。辩才在一激之后,拿出了自己所藏的真迹,可未曾想,萧翼直接袖子里掏出太宗的圣旨。而此物最终跟着唐太宗入了墓地。

倘若有朝一日,唐太宗之墓问世,可能这一谜底也会被解开。那么在大家看来,时隔千年之久,王羲之真迹又是否能够保存的完好无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