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提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也就是说,只要熟读经典,虽达不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但至少了解疾病根源与传遍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仅凭舌脉何以 准确探知病情发展 曾经有一个哮喘的病人找我治疗,把脉之后发现他是个沉紧而滑的脉象,舌苔白厚而腻。 我问他喘多久了?他说三年了,我说你得病前有没有感冒咳嗽?他说有!我又问是不是输液了?他说是!我继续讲:你输液以后是不是咳嗽轻点了但是感觉有点胸闷?然后慢慢的呼吸不顺畅最后越来越重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他惊奇的看着我说:娃子啊!你咋像看着我得病的呢?你这把脉也太神了吧?!!!小伙伴们该说:注意了啊!这大忽悠不卖拐开始卖药了啊!哈哈! 02 如何做到见病知源 经典中早已给出答案 这个还真不是忽悠!道理其实很简单:脉紧,说明他最开始是受寒所致,脉沉紧,说明寒气入里了。 好好的一个表证,怎么会入里呢? 从治疗方法上来讲,风寒感冒是要辛温发表的,只有用了寒凉的药或者下法,才会导致寒邪入里。 舌苔白厚而腻,这是寒湿内蕴的表现,也就是除了寒邪又多了一个湿邪。什么治疗既属寒凉又会助湿?输液绝对是不二选择!输液用的最多的就是抗生素、双黄连、清开灵之类,这些药在中医范畴内多属于寒凉性质的药物,对于风热感冒还好,但对于一个风寒感冒的病人,输这些药无异于服毒! 冰凉的糖盐水,再加上寒凉的药物,直接把风寒邪气压入体内,咳嗽减轻并非是好转了,而是因为寒湿入里,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都失常了,呼吸都开始不畅了。由于寒湿长期得不到驱除,所以病人表现越来越重,最后就变成了哮喘! 什么是见病知源?这就是见病知源! 知道了他的病源,治疗起来就很简单了,外散风寒,内化痰饮,稍微有点经典功底的小伙伴们估计都会抢答了:小青龙汤! 恭喜你答对了!这个病人吃了三副小青龙汤,三年的哮喘就此奇迹般的好了!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是用这个方子去治的,还是要四诊合参辩证治疗。 此处添加字幕特别提醒:专业表演,切勿模仿!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如果你也想要这种一切尽在掌控般的感觉:背经典吧!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