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开心100mm05xkw 2019-08-21

一、血液凝固

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

特点: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一)凝血因子

1.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数量:12种,用罗马数字编号。

特点:

①除IV(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②除III外,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③大多以无活性的酶原存在,激活后在右下角用“a”标记;

④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还需要维生素K参与;

⑤PF3(血小板磷脂表面)不是凝血因子。

(二)血液凝固过程

★分为三步: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概念:凝血酶原激活物由因子Xa、V、Ca2、PF3组成。

过程:根据因子X的激活过程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①当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或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脂、胶原等)接触时,因子XII被激活为XIIa;

②XIIa将因子XI激活成XIa;

③XIa在Ca2参与下将因子IX激活为Ⅸa;

④Ⅸa与因子Ⅷ、Ca2与PF3形成因子Ⅷ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将因子X激活为Xa

(2)外源性凝血途径

①当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组织因子扩散到血液中,与Ca2、Ⅶ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将因子X激活为Xa

[xb21cn1] 2.凝血酶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将因子Ⅱ激活成Ⅱa(凝血酶)。

3.纤维蛋白形成:

①凝血酶使因子I转变成Ia(纤维蛋白单体);

②凝血酶将因子XⅢ激活为XⅢa;

③XⅢa在Ca2作用下,将纤维蛋白单体聚集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4.血液凝固的特点:

①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

②因子Ⅳ(Ca2)在多个凝血环节上起促凝血作用。

(三)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作用:能凝血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显著增加。

2.肝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体内和体外抗凝。

作用: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②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

3.蛋白C系统:由肝脏合成,可将Va、Ⅷa灭活,抑制X、Ⅱ的激活。

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Xa的活性,灭活{Ca2、Ⅲ、Ⅶ}复合物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

(四)血液的促凝与抗凝

1.影响血凝固的因素:

①温度,②粗糙面,③Ca2+,④维生素K,⑤抗凝物质,⑥纤溶系统

2.正常情况下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①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②血流速度快,局部激活的凝血因子可以被冲走稀释;

③血浆中有多种生理性抗凝物质;

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动,可以溶解少量纤维蛋白。

*二、纤维蛋白溶解

概念: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

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2步。

生理意义:①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②限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

纤溶酶原激活物:

①血管激活物:由血管内皮合成

②组织激活物:存在于子宫、前列腺、肺、甲状腺、肾等处;

③依赖因子Ⅶ的激活物:可维持血凝与纤溶之间的动态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