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派散板的唱法和特点

 老茶树ieh6s3ds 2019-08-21


杨派散板的唱法和特点

费玉平

      我们进一步研究杨宝森最见功夫的散板 唱法。散节拍唱腔乍看起来自由随意,其实腔散神 不散是其最重要的唱伴准则。过去人们研究杨派 唱腔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上板成套的唱段,而忽 略了对散节拍唱腔的分析。内行人士都知道散节 拍唱腔最难演唱,这要靠演员把握尺寸、劲头、腔汇 伸缩的能力予以体现。纵观杨宝森的演唱艺术,尚 有许多刻画人物情感深刻、唱法精巧的散板作品值 得我们学习研究。 

       那么,杨宝森的散板特点是什么? 概括地说: 他把散板唱得散中有型,许多无法用板度量的腔汇 被他处理成散中见圆、张弛有度;他把长短散腔与 内心的整体节奏交织呼应,形成明线与暗线的逻辑 关系;他巧妙地把散腔长于抒情的空间放大、根据 词情深化内涵,因此经他之口唱出的散板腔饱满充 沛、富于情韵。总之,杨宝森抓住散板腔近似口语 化的特点,将他的技巧、韵味、修养推向更高的艺术 境界。 

      杨宝森在《鱼肠剑》一剧中反西皮散板唱腔表 明,这段唱腔经过早年间程长庚、汪桂芬、谭鑫培等 诸名家的千锤百炼,成为散板腔的典范之作。杨宝 森所唱基本还是延续前人的路子并无大的改动,而 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前辈艺术成就积淀基础上的着 力深化。 

       对于《鱼肠剑》反西皮散板唱腔,杨宝森均逐句 作了较大幅度的创造加工。尤其是第三句“沉海 底”尾腔在基腔之后又进行了发展,结音下行落在 徵音,第四句“怎能飞”尾腔也突破反西皮的习惯用 音。在演唱方面,杨宝森更是把悲情引向深处。 


杨宝森《伍子胥》

       通过这一段散板腔,我们清楚地看出杨在继承 谭、余风格之上的精心揣摩。谭鑫培偏于阴柔;余 叔岩则强调空灵清越;而杨宝森是滞重沉实,情绪 渲染得更为浓烈。从杨宝森较比余叔岩更浓重的 悲腔色彩角度看,可以说杨是对谭鑫培唱风的再次 回归,然而这种回归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因为杨宝 森的演唱艺术已经包容了余叔岩的精髓。正可谓: “谭余一家”,“余杨不分”,我们对此应有全面的认 识十分重要,这是研究杨派唱腔的重要方法和必经 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