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珍贵档案讲述芜湖老海关的百年记忆

 洁洁赢 2019-08-21

前言

芜湖老海关大楼,位于在芜湖中江塔偏北的地段,滨江公园文化活动中心附近,是芜湖江边一座标志性建筑。从1919年建成至今,这座老海关矗立于浩浩长江之畔,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芜湖近代沧桑巨变,成为我们城市的宝贵记忆。

芜湖海关建立始末

芜湖海关在旧中国是四十余处海关之一,也是安徽省最早的海关。

19世纪,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借口“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876年9月13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亦称《滇案条约》,共分三大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其中第三部分“通商事务”,主要内容为: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划定界址”。至此,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

图为1934年拍摄的芜湖海关楼外景

第二年即光绪三年(1877年)4月,芜湖海关正式建立,定为三等海关,专门征收轮船装运进出口货物的税款,兼管港口、航政、代办邮政、气象等业务,还负责稽查鸦片走私。由英领事署总税务司管理关务,总税务司设在在范罗山领事署内。

图为1930年代芜湖老海关远眺图

芜湖海关最初是在中江塔附近租民房办公。1883年,拟在陶沟以南划地新建海关,但征地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12年7月,经芜湖县政府、安徽都督柏文蔚、芜湖海关监督李正标和潘赞化、徽州同乡会长鲍庚等正式商定,将陶沟以南五十亩地划给海关。1917年,芜湖海关开始建设,历时3年,耗银19.4万两,于1919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图为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芜湖老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坐东朝西,面临长江。建筑面积1101平方米,平面接近正方形。主楼为柱廊式砖木结构,两层,四坡屋顶,铁皮铺盖屋面。钟楼为四层,高19.55米,顶上设有瞭望台。钟楼四面都有圆形舷窗,三层之上的四个角,都有塔式权杖各一,西、南、北三向各有一圆形铜钟。

一份珍贵档案见证沧桑历史

《烟台条约》的签订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物值达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的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大批洋货由芜湖进口,然后再运往安徽各地。当时的芜湖被誉为“万货之会”,店铺林立,货物更是盛极一时。

图为民国时期停泊在芜湖江边码头的洋船,远处可见芜湖海关大楼

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时期的旧中国时期,海关也是插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支吸血管,成为帝国主义对芜湖人民残酷掠夺和剥削的工具。在芜湖市档案馆珍藏的《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这份档案中,就记载了这段曾经的历史。

这册《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收藏在芜湖市档案馆特藏室,它记录了芜湖老海关自光绪三年(1877)二月十八日年至宣统二年(1910)八月二十七日的各项洋税收支情况,共计34页。由于该档案资料的连贯性比较好,系统地记载了芜湖海关自开关以来至清朝末年全部税收开支情况,数据真实可靠,因此对于研究中国海关史以及地方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每页主要记载新收和开除2项内容,其中新收项目相对较为固定,分别有洋商船只进出口正税、招商局船只进出口正税、洋商船只复进口半税、招商局轮船复进口半税等。而开除项目则比较复杂,有折耗银、税务司船钞、关用经费、同文馆船钞、上缴税务司、解部、解总理衙门、送内务府,还有开支京饷、滇饷、直隶军需等费用,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英、德、俄、法四国还款项。比如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二十五日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一月二十七日结中,就有“英法俄德四国还款”一项57000两纹银。无怪有人曾说:海关钟楼上的时针每转动一圈,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两雪花银(折合银圆五千元)滚进税务司的口袋。这也是近代中国遭遇列强侵略欺凌的真实见证。1938年1月17日抗战爆发后,芜湖海关才闭关。

历史已经过去,老海关的钟楼矗立在长江之畔,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如今,芜湖经历了百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后,新的芜湖海关重新建立。1980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海关,同年10月15日开关。芜湖海关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