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气聪明汤治疗脑鸣医案一则

 华民 2019-08-23
患者,彭xx,女,72岁,2019年4月9日初诊。

主诉:脑鸣、头昏2月余。

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开始出现脑鸣症状,并伴有头昏,身倦乏力等症,患病以来,多处寻医为其诊治,疗效不佳,遂慕名来我科就诊。

刻症见:脑鸣(声如蝉鸣),头昏,身体疲乏无力,眠差,长期吐痰,痰质清晰,量多,色白。大便溏10余年,每日1-2次,短气懒言,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

既往史:便溏10余年。

诊断:脑鸣

证型:清阳不升证

治法:益气生津,升清开窍

方药升麻15g,葛根100g,党参30g,炒黄柏20g,黄芪40g,白芍15g,蔓荆子30g,炙甘草15g。6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100ml tid ,温服。

二诊(2019年4月16日):患者来时大喜,叹自己终于找对医生,药后脑鸣较前好转八成,便溏,余症同前。上方加:茯苓30g,炒白术30g 取四君子汤之意,可益气健脾除湿,将白芍改为炒白芍敛阴和血。具体用方如下:

茯苓30g,炒白术30g,党参30g,黄芪40g,升麻15g,葛根100g,炒黄柏20g,炒白芍15g,蔓荆子30g,炙甘草15g。6剂,水煎服 100ml tid ,温服。

讨论

脑鸣是指延脑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耳鸣,病人感觉在脑内鸣响。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调达情志,怡养心神。《医方集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益气聪明汤是金元时期《东垣试效方》的著名方剂。具有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之功效,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风热上扰、头痛眩晕、内障初起、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或齿痛等症。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初诊时患者自诉脑鸣(声如蝉鸣),头昏,身体疲乏无力,眠差,见症考虑因身心疲劳,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使脾清阳之气不升,胃失和降,气乱于头所致此病。遂立法于益气生津,升清开窍。方选“益气聪明汤”。见患者长期吐痰,痰质清晰,量多,色白。大便溏10余年,1-2次每日,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考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多痰; 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

二诊时,患者脑鸣症状明显改善,但大便仍不成形,遂在前方基础上加茯苓、炒白术考虑便溏多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此乃陈老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脑鸣医案一则,临床之中,老师紧抓病机,正确辨证,灵活运用经方,体现中医的灵魂,我们应多学习老师的临床思维、用药思想。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作者杜丹丹。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