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螺丝钉参加了景顺长城组织的一个SmartBeta指数论坛,也跟其他大V分组沟通交流了对指数基金的一些看法。 这个活动形式还是很新颖的,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经验。 SmartBeta指数的诞生 SmartBeta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策略指数基金。 这类品种最早是用在主动量化里面的。 当时是主动量化投资使用SmartBeta的方式,目的是获得超额收益。 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martBeta开始以指数基金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而且发展的非常快。 在2000年的时候,SmartBeta指数基金占所有指数基金中的比例,还不到1%,但是到了2018年四季度,已经达到大约25%了。 这类品种的发展速度比指数基金本身的发展速度还要更快一些。 SmartBeta指数的好处 那么,策略指数基金的好处是什么呢? 最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就在于它具备一定的超额收益。 策略指数基金整体的波动风险,跟市场平均是差不太多的,但是策略指数基金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在美股,SmartBeta的年化超额收益大约是2%左右。 A股过去历史上大约是6%左右。当然,未来A股随着逐渐发展成熟,SmartBeta的超额收益也会逐渐下降。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策略用的人越多,这个策略的超额收益也就被摊低了。 不过A股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所以目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策略指数基金都还是可以创造一定超额收益的。 当前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便宜的位置,是适合开始定投的。 如果定投看短期几年的收益,那是不是熊市买入,是非常重要的。 买的便宜,未来两到三年赚钱的概率会非常高。但如果买贵了,那短期可能会承担很大的亏损。 SmartBeta指数的分类 从成熟市场来看,最主流的SmartBeta指数主要是这么六类:红利、低波动、质量、价值、动量、小盘。 A股市场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前四类:红利、低波动、质量、价值。 我们通常把这种采用某一个策略的指数,称为「单因子策略指数」。 单因子的策略指数基金,在A股已经有不少品种了。在长期收益上,它们也可以跑赢对应市场的品种。 不过策略指数也有一个缺点:虽然长期是跑赢的,但如果只看某一两年,有可能是跑输的。 为了弥补单因子策略指数的缺点,后来开始诞生多因子策略指数。 比如说经典的PB-ROE(价值质量组合)、红利低波动等。 景顺这次发布了一个新的策略指数基金: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007751)。 这个策略指数单从名字上看是不是比较头大,其实它采用的主要策略就是它名字里的四条。 ▼红利 首先是红利,红利本身挑选的是股息率比较高的品种。 但是红利本身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有的股票,本身周期性比较强,容易在周期顶部大比例分红,导致短期的股息率比较高。 但实际上,强周期性行业无法长期保持高盈利,之后分红比例也会下滑,股息率则会下降。 我们之前也见到过很多红利类的指数基金,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成长 这就是指数的第二个特点了,在挑选股票的时候,考虑成长性。 在挑选股票的时候,会剔除「过去四个季度ROE环比增速相对较低的个股」,也会剔除「ROE增速波动率相对较高的个股」。 这两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周期性比较强的股票,出现了盈利下滑,那它的ROE环比增速会下降。 剔除这部分股票,可以避免一些强周期性股票的影响。 如果某个股票经营不稳定,那它的ROE增速波动率也会比较高。 剔除ROE增速波动率高的个股,可以避免经营非常不稳定的股票。 用这种方式,来弥补红利类策略的缺点。 ▼低波动 第三个特点是这个指数同时还使用了低波动策略。 在指数中,有一些比较经典的策略,是可以互相配合使用来获得更好效果的。 例如比较经典的就是PB-ROE,红利低波动等。 通常低波动的股票,是短期里不太受市场关注、暂时比较低迷的品种。 ▼沪港深 最后是在沪港深三个市场里挑选股票,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选股机会。 这也是目前A股市场比较复杂的一只策略指数了。 从回测收益上,这个指数表现不错。 过去5年,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指数,年化收益大约是8.24%,同期沪深300是1.78%,恒生指数是4.23%。 还是跑赢了A股和港股代表指数的,波动也比沪深300指数更小(低波动策略的贡献)。 不过因为策略比较复杂,所以具体的表现需要等基金成立之后,实际资金跑一跑才能看出实际投资效果了。 总结 最近几年国内的策略指数也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趋势。 指数基金是一个投资工具,简单的工具得到满足了,那一些功能更细分、更有针对性的工具也会逐渐出现。 就好像早期物质匮乏,商店里卖的东西很少。当物质丰富了,各种选择就多了~ 这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一个好事情。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