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血管领域新药层出不穷,与冠心病、糖尿病等新药迭出的领域不同,心衰领域已有二十余年无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突破性药物问世,此困境在近年被打破,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心衰治疗的新基石——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1 20年沉寂,一朝突破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近20年来唯一被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优于既往心衰标准治疗的创新药物,打破了心衰治疗近20年的困局。大规模、全球多中心的Ⅲ期PARADIGM-HF研究显示,对比传统的金三角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转换酶抑制剂(ACE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显著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 20%,首次因心衰住院风险21%,全因死亡风险16%[1]。 在中位随访27个月后,由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组患者的明显获益且已经达到预先设定的界值,数据监测委员会(DMC)[2]一致认为中期数据已达到主要终点,研究提前终止。 2 循证证据充足,获各大指南推荐为心衰治疗基石药物 基于PARADIGM-HF研究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成为了欧洲、美国、中国相关指南及共识均推荐的优选心衰治疗药物。 ▎中国指南[3]: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欧美指南及专家共识: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专家共识[4]:
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衰学会(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5]:
2016 ESC心衰指南[6]:
3 独特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帮助改善心室重构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不仅可以抑制脑啡肽酶及RAAS系统,而且可以调节利钠肽系统。沙库巴曲是活性代谢产物的前体物质,能够抑制脑啡肽酶, 增強利钠肽的活性,对抗RAAS系统引起的不利效果(如水钠滞留和收缩血管)。沙库巴曲本身也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肥大以及心肌收缩功能损伤。因此基于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是明确的[7]。 研究证实,将ACEI/ARB换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提高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更好的逆转心室重构,随着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应用时间越长,逆转心室重构功能趋势也越明显[7]。同时有研究证实,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3个月后患者左室和左房容积显著减少,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LV)锥度指数改善[8]。 4 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表现优秀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有着丰富的循证证据,PARADIGM-HF研究显示,对比传统心衰治疗金三角之一的ACE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显著降低门诊慢性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20%,首次因心衰住院的风险21%,全因死亡风险16%[1]。 PIONEER-HF研究显示,
PARADIGM-HF亚组分析显示:
CHAMP-HF研究显示:
此外,欧洲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有效持续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12-13]。 由此可见,作为近二十年来心衰领域的重大突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室重构,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预后和生活质量,因而获得了各大指南的一致推荐。 参考文献: [1]McMurray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1:993–1004 [2] McMurray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3;15_1062-73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10月第46 卷第10期 [4]Petar M,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9 May 26. [5]Yancy CW,et al. Circulation. 2017 Apr 28. [6]Ponikowski P, et al. Eur Heart J. 2016 May 20. pii: ehw128 [7]Martens P,Cardiovasc Ther. 2018 Aug;36(4):e12435. [8]S. Kalantari.presented in ESC Heart Failure 2018 [9]Eric J. Velazquez, et al. N Engl J Med 2018; doi:10.1056/NEJMoa1812851 [10]Chandra A,JAMA Cardiol. 2018 Apr 4. [11]Yevgeniy Khariton presented in ESC Heart Failure 2018 [12]Canu A.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7) 19 (Suppl. S1), 413 [13]Wachter R,Postgrad Med. 2018 Apr;130(3)_308-316. |
|
来自: 勇敢的心3jyenj > 《保健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