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胃癌出现淋巴结转移有治愈可能吗?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8-24

中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胃癌可谓是中国特色病。胃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易转移与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一种转移方式,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腹腔、胃左动脉旁以及腹腔动脉旁的淋巴结,也有一部分容易转移到胃小弯。

胃癌淋巴结转移,令很多人谈之色变,总担心晚期无法治疗。其实胃癌淋巴转移,借助目前的治疗手段,通过综合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的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王先生胃癌术后吻合口

王先生有20多年的吸烟史,30多年的饮酒史,父亲曾患胃癌,其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远高于常人。当出现腹部不适就医时,已是胃癌IIB期,手术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王先生对病情的发展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此次的多学科会诊寻求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案。一起来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的专家会给出怎样的治疗建议?

傅深教授带领中外多学科会诊专家进行病例讨论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诊断

胃腺癌pT2N2M0 ,IIB期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65岁。

20余年吸烟史;30余年饮酒史;父亲患胃癌,具有胃癌家族史。

2019-05-06,因“反复上腹部不适4月”前往医院,病理示:粘液腺癌;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019-05-20,行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病理示:(胃)溃疡型腺癌,III级,侵犯至深肌层,脉管内见癌栓,肿瘤侵犯神经;上、下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胃小弯侧淋巴结8枚,其中一枚见肿瘤转移,(1/8 +),大弯侧淋巴结5枚,其中2枚见肿瘤转移(2/5 +)。

2019-06-18、2019-07-9行术后第一、二次化疗:奥沙利铂 200mg d1+替吉奥 50mg 1/早  75mg 1/晚  d1-14 q3W

目前,ECOG 0。一般情况可,腹部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可。

讨论时刻

讨论1

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如何?

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该患者术后病理显示:胃小弯侧淋巴结8枚,其中一枚见肿瘤转移,(1/8 +);大弯侧淋巴结5枚,其中2枚见肿瘤转移(2/5 +)。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将胃癌治愈的治疗方法,但该患者分期较晚,还需进行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讨论2

是否需要同步放化疗?

进展期胃癌即使在切除后仍有一定几率复发,术后加入同步放化疗能改善生存,在美国的INT-0116研究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2001年发表的INT-0116研究入组556例ⅠB~Ⅳ期(M0)胃癌术后患者,其中单纯手术组275例,术后同步放化疗+化疗组281例,结果显示,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手术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3年总生存(OS)率有显著差异(48%对31%,P<0.001;52%对41%,P=0.005)。2012年INT-0116研究超过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OS的危险比(HR)为1.32(P=0.0046),RFS的HR为1.51(P<0.001),提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可有长期临床获益。自INT-0116研究结果正式发表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成为北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

所以,依据美国INT-0116研究,同步放化疗有获益。目前患者淋巴结有转移情况,病理LVSI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 LVSI )是一种病理表现,它是指由扁平的内皮细胞围绕成的间隙中看到至少一簇肿瘤细胞,这些内皮细胞的细胞核是呈纺锤状的),侵犯浆膜层,所以建议同步放化疗。

讨论3

是否行辅助化疗?

因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状况,所以需要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建议用S-1或希罗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S-1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它包括替加氟(FT)和以下两类调节剂:吉美嘧啶(CDHP)及奥替拉西(Oxo)。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S-1是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据统计,日本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有80%以上的病例使用S-1,治疗有效率(CR+PR)可达44.6%。

希罗达是市面上治疗癌症比较常见的药物之一,而且副作用比其他的治疗癌症的药物要小。希罗达的主要成分是卡培他滨,这是一种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5-FU的抗代谢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速度,以及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可用于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胃癌。

但胃癌的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也会导致皮疹、听觉丧失、手足刺痛或麻痹,医疗团队会尽量控制这些副作用。

美中嘉和多学科会诊专家现场看片讨论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术后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

胃癌到中晚期或者是进展期以后,胃癌淋巴转移会达到70%以上,早期胃癌也会存在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与病灶的浸润程度是成正相关的。

一般而言,出现淋巴转移治疗难度加大了,复发风险也增加了,但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文章审较:王斌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 深

首席放疗官

上海专家组:

广州专家组:

新加坡专家组: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肿瘤专科多年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最先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新加坡泰和国际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