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得的舍是大学问---当老板的另类思考

 QDLF888 2019-08-25

都想当老板,真正投身实践的没多少人。可见老板在中国还是稀有动物。 饱读诗书的人一般来说见识多,按说成为老板的可能应该更多才对,可实际调查发现,恰好相反。老板基本都是人生路窄的那帮人当的。于是就“有秀才创业3年不成”的说法,说的就是知识分子想多了做少了吧。

  当老板,实际上是真想多了吗?其实不是。我就是一个草根创业者,20多年了,其中脱产就有15年以上,看上去无所事事,实际上却忙得慌。手下200多人,我基本不参与管理。普通决策都是底下做好了送给我,基本上是各部门经理、厂长签完字以后的保险文案。

你也许会说,这样的老板跟摆设没啥区别,是典型的资本剥削者。可能你想歪了,实际上,领导不好当。举例说明。

老板们都知道有三件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第一件,做别人不做的事情;第二件,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件,看别人看不见的问题。  这3件事,你有钱也白搭,买不到,也没地方卖。只能老板自己扛,亏损盈利都在你,你不学会这3件本事,企业怎么办?

每个企业都有平稳发展的时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看到风险、机会,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这是领导的前瞻性或洞察力。说的迷信些,是跟神做邻居,这样才能预见未来。当然这里面有个诀窍,文化以及习惯对于个人都是相对稳定的。引用孔子的话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世一般是30年,这里的世有一代人的意思。 百世就是一百代人, 孔子认为,秩序的基础是文化,文化习惯相对是稳定的,大体上就是修修补补,出入不大。据此可以预测500年以后的事情。这样看,预测是靠谱的,我们的人性,实际上是相当稳定的。我们当下的社会是秩序社会,也有相对稳定的特性。稳定就意味着里面有规律,没有规律就是无序的。

当领导还有一件本事要学会,就是学会如何看人,这里面的基础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是非善恶的简单标准。按张三的性格他只能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只能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这是人的差异。总想着用什么流程化、标准化等机械概念抹杀人的差异化,好多企业都吃过亏,或者还走在吃亏的路上。 

不用人的理念去理解个体,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我们看中国的首富马云,别看马云那些所谓的成功故事,就看看马云是怎样在微观决策的时候,判断细小的是非。比如马云在上市的时候,他只拿了5%的股份,若马云拿50%的股份还有阿里巴巴那个团队吗?把大多数财富都变成自己的,恰恰忽略了勤奋努力的大多数员工,同心同德何以可能?所以古老的周易说,“何以聚人曰财”。又说,“何以聚财曰仁”。这些都不是随便说的,都是浓缩了高度的智慧。

  这样分析,是不是未来的人生故事和结局都是可以预见的呢?

一些企业家,总喜欢花大力气学习各种管理模式,学习很多的管理理论,似乎员工都在偷懒,都在白拿你的钱,恰恰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东西给漏了。  

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属于资本以外的东西,并不是说下大力气或花大价钱就有得到的,这需要慢慢摸索,长期积累,自我扬弃那些自身的贪欲。舍得的舍,和损益的损,都是大学问。

中国的企业为啥平均寿命短于2年,当然,原因千差万别,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对财上太过于看重了。若不信,数数历史上成功的那些人:古代的刘邦、曹操、宋江、朱元璋;现在的任正非、马云、马化腾、孙正义。。。。那个把钱看得比命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