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张元素一个成名方使他名闻天下,参拜皇上不必跪着,张元素何许人也?赫赫有名的李东垣是他的学生。他的出名是因为治好了当年在金王朝蜚声黄河南北的刘河间的病。金朝的皇帝,特许他见了皇上不必参拜,大伙都跪着,你可以穿着靴子直接走入殿堂,直接坐在皇上旁边。 刘河间一生长于用寒凉药,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 民间有句名言:医不治己。就是大夫有病自己不能治。有一次刘河间病了,可能自己治来治去没治好。他的夫人非常着急,就请来了张元素。张元素一进门,刘河间一翻身,给他个背影。张元素说:何必这么轻视我?看完病后,他开了使他一举成名的九味羌活汤。刘河间吃下去就好了。 张元素先生说:“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其变不可胜数。”麻、桂乃虎狼之药,是吧?桂枝入口,阳胜则毙,是不是?那危险性相当大,更不用说麻黄汤了,更剧烈。所以,我张元素立了这样一个法:“使其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这就是张元素留给后人的特别著名的“易老解利法”。九味羌活汤这方子非常平稳,非常好使。 《此事难知》中对本方的方解极其明确。方中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君主之药也……关节痛非此不治也”;防风“治一身尽痛”;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传之于足太阴脾”;甘草“能缓里急,调和诸药”。四味药相合,外祛风寒湿邪,内安脾胃,治太阳病恶寒、头身关节疼痛可谓如神。其余五味药,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川芎“治足厥阴头痛在脑”,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生地黄“治少阴心热在内”,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三味治头痛药是示人以循经用药,并非每例患者都出现这三经头痛。二味清热药,更是提示用方者注意里热的出现与郁闭,有热需依脏腑用药,并不是每例患者都出现心热、肺热。这五味药的使用,与“易水学派”所提倡的循经用药和脏腑辨证用药相吻合。 古人说羌活大无不入、小无不通。羌活主一身之上。臣药防风,长于驱风除湿、散寒止痛。防风是味好药,防风和羌活比起来,防风要柔和得多。苍术清苦温燥、化寒除湿,这是太阴脾经的重要药,必须合在一起才能助羌活止痛。细辛可以搜剔少阴伏风。川芎入厥阴经,白芷入阳明经,可以散诸经之风寒湿。生地可以泻血分之热,可以养肾阴。黄芩可以泻气分之热,血分、气分一起治。使药是甘草,助和营卫。 歌诀: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草川芎,汗本于阴芩地妙,三阳解表一方通。 三阳解表一张方子就够了。这是一张非常好用的方子,相当好使。 九味羌活汤尽管有生地、黄芩,要注意,要用它来退烧,温度也绝不要超过38度。超过38度考虑辛凉解表。 苍术和白术有什么不同?记住东垣先生的那句话,发、止不同,苍术发汗,白术能止汗。一定要记住,九味羌活汤需要发汗,用苍术。 使用九味羌活汤要注意舌体不能小。舌体小就要考虑下面辛凉解表。九味羌活汤特别好使。一般认为要使用辛温解表,用九味羌活,它是解利神方,它可代麻黄汤、桂枝汤。“脉浮”,这个脉浮可以包括细,可以是脉浮紧,但可别数。脉浮细,细的感觉仔细去摸脉还是摸得出来的。 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指出九味羌活汤为“易老解利法”,“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并谓“此老师是口传心授”。 同时指出:“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3.陶华:在《伤寒六书》中说到“此方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汤,此太阳经之神药也....此方非独治三时暴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治杂病亦有神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