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凝、抗板,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莹火虫990 2019-08-25

目前临床生活中不稳定心绞痛、房颤、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情况需要抗凝,但是临床中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等抗凝、抗板的药物众多,你用对了吗??

人体内各个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机制都类似,凝血因子系统与血小板又能够相互促进。但事实上,由于一些微观因素的区别,使得同一种机制的血栓呈现不同的类型。通常,将血栓分成以下四种类型: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以及透明血栓。

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显微镜下检视可见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因此又称血小板血栓。     

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镜下成分主要为纤维蛋白网及红、白细胞。

混合血栓则可见于动静脉、心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变慢或出现漩涡,导致血小板聚集、凝血过程反复进行,最终形成灰白色、红褐色交替的结构,成分包括: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透明血栓主要发生于毛细血管,成分以纤维蛋白为主。

同样是血栓,由于病因的差别,其启动的止血机制也不尽相同,导致形成的血栓本身成分、形态不同。而这样的区别,最终影响治疗药物的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起始病变表现为各种原因作用下的动脉内膜受损,最内侧的内皮细胞坏死脱落,然后出现脂质沉积、炎性细胞浸润等反应。由于早期即有动脉内皮的损伤,因此诱发的止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毋庸置疑占据主导地位——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以白色血栓为主。
心房颤动的患者,左右心房的心肌出现电紊乱,无法步调一致的收缩、舒张,此时心房内的血流会产生漩涡,局部凝血因子的浓度发生变化,进而启动凝血过程。由于几乎没有血液外物质的进入,房颤所致的血栓以红色血栓为主。

抗凝多应用于静脉系统的问题,抗血小板多用于动脉系统的疾病。

抗凝:静脉血栓则以纤维蛋白为主,其防治主要针对凝血酶。血液的凝固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流缓慢。比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出现静脉血栓。这类患者治疗临床上多用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
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华法林

抗血小板:即防止或中断血小板聚集过程,避免血栓形成。血小板在动脉血的密度要比在静脉血的密度大,各种化学作用致使血小板非常容易在损伤的内皮上集聚。动脉系统是最容易发生内皮损伤的。因此,其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策略。比如脑梗塞,主要是动脉闭塞,因此,临床多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不是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1.COX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2.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氯比格雷,噻氯匹定
3.血小板GPIIb/IIa受体拮抗剂 阿昔单抗


当然,整个止血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血小板聚集或血液凝固,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

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为什么又要抗血小板又要抗凝呢?

长期的的冠心病是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任何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损的斑块破裂或内膜下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死------这时候就是需要抗板;其次长期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的冠脉狭窄,其使得血流就变得相对缓慢(趋向于静脉)所以也需要抗凝.......

 

房颤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怎么抗栓?

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栓工作组建议:对于房颤患者,建议根据EHRA分级法确定如何使用口服抗凝药(OAC),如下所示:

➤EHRA 1级VHD,指房颤合并VHD患者需要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

➤EHRA 2级VHD,指房颤合并VHD患者需要用VKA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剂(NOAC)治疗,同时要考虑CHA2DS2VASc评分中的风险因素。

 

急性心梗合并急性脑梗的抗栓治疗方案?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以后需要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如TIMI风险评分或GRACE风险评分:风险评估后为不稳定患者应立即行血管造影术;高风险患者应行介入治疗,一般4~48小时内进行;而低风险患者应采用保守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时,如果患者心梗风险评估是低风险,可先不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而进行药物治疗,但如果是高风险或不稳定患者合并小面积脑梗死应该进行介入治疗,尤其患者出现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往往提示近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给予强化内科治疗后静息心绞痛持续或复发、新发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缺损或二尖瓣反流恶化、心电图出现动态ST-T波改变,以及持续室性心律失常,只要存在任何上述特征,推荐立即行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如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大面积脑梗,出血风险比较高,应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不管采取何种治疗策略,均需要抗凝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抗凝药物及双联抗聚治疗均会增加脑梗患者的出血风险,故大面积脑梗急性期,尤其出血转化高峰期单用阿司匹林比较稳妥,如果梗死面积小可以考虑双联抗聚或双联抗聚加短期抗凝治疗,而且可以选用出血风险相对低的磺达肝癸。所有患者抗栓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出血。

 

临床中对于抗凝与抗板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大家也一直都在用,说难,也是非常难缠的,比如心脏机械瓣/生物瓣瓣膜置换术后如何抗凝?机械瓣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或其他有创操作/治疗时,该如何停用及重新使用华法林?妊娠合并房颤如何进行抗凝?...........只有我们完全明确抗凝与抗板的原理,着重从治疗目的和药物特点出发,明确用药的原则和选择,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