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凝,抗血小板傻傻分不清?最全总结来了

 meihb 2022-07-01 发布于江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文章图片1


抗凝VS抗血小板,2张表搞定


抗凝是指通过应用抗凝药物,减少内源性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过程。抗血小板是指通过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减少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从而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形成的机制不同:动脉系统内压力、剪切力较高,血流速度快,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不易相互聚集和发生反应,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聚集;静脉系统内压力、剪切力较小,血流速度慢,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红细胞等容易聚集抱成团而形成血栓,血小板参与成分较少。因而,动脉血栓多需抗血小板治疗,静脉血栓多需抗凝治疗。



常见抗凝药汇总与选择




抗凝药是一类通过阻止血液凝固而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性疾病,临床可用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AMI)、外周静脉血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的治疗。但抗凝药的应用有着严格的适应证。

心内科相关的适应证主要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可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而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血栓栓塞的基石。其它适应证还包括治疗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物需根据患者的诊断、合并症及充分评估相关风险后精准用药。

表1 常见抗凝药汇总
文章图片2



常见抗血小板药汇总与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近些年ASCVD防治中抗血小板治疗的理念和药物不断发展,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改善ASCVD预后的重要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是ASCVD共同的病理基础,而血小板激活以多层次、多机制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阻断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对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ABCDE方案”的重要构成。

表2 常用抗血小板药汇总[3]
文章图片3



总结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目的均是减少血栓形成,只是作用靶点不一样。抗凝的注射剂药物主要用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制剂用于房颤、预防心梗后栓塞并发症。而抗血小板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动脉血栓形成。

何时需要抗凝+抗板?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任何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损的斑块破裂或内膜下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死——这时候就需要抗板;其次在血小板活化的同时,也会激活凝血系统(机制与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相似),因此也需要抗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抗凝治疗能够防止心肌梗死再发和降低死亡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