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护持善念,不造是非

 道德经学用 2019-08-25

在生命力量研习营里,所有的服务者基本上都是志工,大家是带着一颗热情付出的心,来帮助别人的。但志工毕竟不是圣人,总有一些还没有改正的习气和与生俱来的个性,因此,彼此之间出现碰撞也是正常的。此时,就要看我们如何处理“矛盾”了。

这次研习营的第一天晚上,我偶尔和一位新学员聊天,问起当天课程感受?我本以为一定会听到她的赞美,可没想到她说“头都要炸裂了”……原来,她对一些志工的态度不满意,觉得这与她想象中学习老子文化的那种温和低调、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截然不同,所以升起了强烈的抵触心!

她说的这位志工刚好我还算了解,当时我和她讲了很多这位志工默默帮助大家的小故事,而这些被帮助的人中也包括我。直到我被他帮过以后,我才升起惭愧心,因为以前我总在挑剔对方的问题,而且从不掩饰。而当我需要帮助时,这位志工却不计前嫌,依旧竭力相助。

所以,经历了这些以后,我发现,当我们看不惯别人时,往往问题不是出在别人身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但我们总喜欢关注别人的缺点,喜欢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殊不知,学习《道德经》,“镜子的智慧”这一课中是让我们以圣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的。当我们发现自己也有一大堆缺点时,就自然而然能包容别人尚存的不足了。

因此,天地“无名”的智慧,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概念自己,不要总是把“我觉得”“我正确”放在头脑里。无名,是道的本质,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的评判,去学习宽容、温暖、等待每个人,这就是在实学实用《道德经》了。

和她聊完这些,说真的,我自己心里感到非常舒服,有一种浓浓的感恩之情在涌动!说到最后,这位新学员说:“那我看不惯人家,是不是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了?”随后的几天,果然没有听到她再吐槽这位志工,再问起时,她笑笑说:“这个卡点,我当时就过去了。”

我记得在“志工行为准则”中有这样三句:满面春风,护持善念,不造是非。所有志工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中确实还没有人能成为圣人,所以出现各种情况都属正常。问题是,当考题来临,我们怎么护持彼此的善念?当别人不理解志工时,我们是跟着一起吐槽好?还是把志工默默所做的努力告诉大家好?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的天道平衡功能与因果法则,那么我们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想,如果今天我们能护持别人的善念,当风雨来临时,就一定会有人来护持我们的善念,这也许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了。

逯欣心

2019年7月24日,第511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