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作业,没有考试,芬兰的教育凭什么世界第一?

 农友tbdftu2ahu 2019-08-26

前几日,和居住在芬兰的友人闲聊起孩子假期安排的话题。

我照实说了夏令营啊、奥数班啊、还有小提琴课,自认为不仅出去旅游了,学习兴趣也都还不误,算是挺丰富的一个假期了。友人听了只是简单说了句:我家孩子跟他爹去树林里采蘑菇了,我自己在家忙工作。

采蘑菇?我暗暗惊了一下。

后来,在和朋友的沟通中发现芬兰的孩子在十几岁之前,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而且更没有所谓的“实验班”,不论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在一起上课。芬兰的小学生每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想比之下美国平均仅有27分钟。在芬兰,老师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职业,芬兰几乎拥有全世界最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至少也是要拥有硕士学历,他们和医生、律师拥有着同等的社会地位,并且想教什么、怎么教都由他们自己选择。

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进行一次15岁学生的能力评估测验。2003及2006年,在这项被称为“教育界世界杯”的“国际学生评量”(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芬兰学生连续两届在阅读及科学两项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2009年的PISA成绩,芬兰学生在全球近五十万学生中,科学排名第二,阅读第三,数学第六。

世界经济论坛多次把芬兰的高等教育评为全球最佳。与此同时,芬兰的教育制度也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学生成绩落差全球最小。

不做作业,没有考试,芬兰的教育凭什么世界第一?

那么,为何这么不算起眼的北欧小国会有如此惊人的教育实力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跨学科学习模式:受全球热捧的现象式教学

现象式教学,又称作是跨学科学习模块由芬兰国家教委会2014年12月发布的1-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提出。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也即现象式教学。旨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competence)。以“庆祝芬兰独立100年”为例,芬兰的教学模式是围绕这一事件,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芬兰的国家文化和历史,让学生对事件有着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

不做作业,没有考试,芬兰的教育凭什么世界第一?

二、教育公平:不用买学区房,不用排号,没有“实验班“

在芬兰上学,根本不需要买学区房、提前排号,因为离家最近的那所学校,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好学校。这和现在都要通过摇号来占学位的北京家长相比,实在算得上是佛系入学了。

和大部分国家奉行的菁英教育相反,芬兰教育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都以平等为出发点。

芬兰的60万中小学生平均分布在约四千所学校里,每所学校大约150人,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小班教学的结果是,既没有了“贵族”、“平民”之分,也不会让一个孩子落下。

既然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没了“实验校”、“火箭班”,那学生之间也就没必要排名、竞争了。

所以,在芬兰,学生在接受教育前6年的表现根本不是衡量孩子未来发展的依据,十几岁以前也没有考试,很少做家庭作业。

芬兰人普遍认为,玩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因为,一旦孩子准备好了,会学得更好,所以,没必要给他们压力。

在芬兰,学生只有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年底有一次考试,而且,只有班主任同意,六年级以下的学生才能参加区域性联考。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远比考试准确。

三、让孩子回归自然:芬兰的环境教育

在芬兰,所有的小学都会开一门课,叫环境学习。这门课和孩子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在这门课上,孩子们会学习如何辨别家门口森林里的浆果、蘑菇,认识身边的小动物;近到如何添衣保暖,远到该怎么正确对待环境问题,既有丰富的生活常识,也有需要深刻探究思考的问题,内容包罗万象,有深有浅,相当于一门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课程。

不做作业,没有考试,芬兰的教育凭什么世界第一?

四、教师队伍:在芬兰教师是令人向往的职业

在芬兰,想当中小学老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年,只有最优秀的10%的硕士毕业生才有可能成为老师,因为竞争激烈,候选人们不但要经过好几轮职业面试,还得经过性格评判。因为,教育不仅是一项技能,还需要热情及创新思维。

正因如此,芬兰老师拥有和医生、律师一样的社会地位及工资水平。每天,老师们只花4小时上课,其他时间都用于课程设计、评估学生,每周还要花2小时用于“职业发展”。

如果说,多数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像工厂,老师是流水线的工人;那在芬兰的中小学,老师更像是带领小企业创业的开拓者。

事实上,在芬兰,老师是最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的人。最让芬兰教育部长头痛的是,好多老师都跑去读博士,而且芬兰的企业也喜欢雇用老师,跟政府抢人。据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的调查显示,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就是当老师,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总统和大学教授。

五、全民阅读:阅读时芬兰孩子的“家庭作业“

芬兰孩子们的每天家庭作业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不是孩子继续啃教科书,而是鼓励去读自己想看的书,用自我引发兴趣的方式,让他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

芬兰教育体系把阅读与写作视为极重要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不仅教材和辅具的选择范围很广泛,教师更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最适合孩子的阅读内容、范围与进阶程度,也会倾听并支持孩子的想法。

也会和图书馆一起举办不同的形式活动,让学生和亲子的阅读更加生活化。在芬兰,有80%的人有去图书馆的习惯,每年造访图书馆的人次多达4000万。

不做作业,没有考试,芬兰的教育凭什么世界第一?

六、政府支持:资金、政策、设施、理念的多方位支持

芬兰前总理阿霍有句名言:创造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在芬兰,教育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芬兰的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能领到儿童福利金等津贴,其中一部分被专门限定用于孩子的文化教育,这部分津贴存在每个儿童的特定账户里,只能在与政府签约的书店、美术馆等教育文化机构消费。

在芬兰,儿童三岁前父母可以休假在家照顾孩子,由政府提供津贴;三岁以后,政府依然有很多帮助父母的政策,比如:提供托育补助,孩子放学后安排他们在学校阅读、玩耍,免去父母的后顾之忧,等等。与此同时,学生的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

此外,政府还斥巨资建设公共设施。芬兰有l000多座图书馆,平均每5000人就有一座,是世界上图书馆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芬兰学生阅读能力强、知识面广,与此颇有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