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章节将用枯燥的法理学知识与中国社会时政结合起来展开论述,开拓你的思维方式。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包含着明确的逻辑结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情况)的共性。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 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假定条件:指出现何种条件后可以适用该条法律规则。 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行为的部分。 法律后果: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时,应当承担相应结果的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法律规则分类★授权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 ★禁止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 ★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 法律原则虽然包含着逻辑结构,当不如规则明确。法律原则不仅关注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还关注它们的个性。不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 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1.当法律规则与原则没有冲突时,直接适用法律规则。 2.当法律规则与原则冲突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规则,要防止向“一般条款”逃逸。 3.特定情况下,可以优先适用法律原则。 (1)通过法律原则来指引,来选择更为恰当的法律规则。(符合罪刑法定) (2)穷尽法律规则,可以适用法律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 (3)为了个案正义,可以适用法律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 论述与案例分析许某利用ATM机漏洞,多支取17万元人民币,并携款潜逃,按照刑法盗窃罪的规定,应判处无期徒刑,但是考虑到ATM机故障在先,生硬根据刑法规定,有违个案正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法院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有关法院允许后,在法定刑以下量刑。 问题:结合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分析上述案例。 答题参考法律原则包含逻辑结构,但不如规则明确,不仅关注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还关注他们的个别性,不以全有或全无的形式应用于个案中。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为: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没有冲突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冲突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适用法律规则。防止向“一般条款逃逸”。特定情况可以适用法律原则,如用法律原则为指引,找到法律规则进行适用。穷尽法律规则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为了个案正义可以适用法律原则。 在本案中虽然刑法有规定了盗窃罪,许某也符合盗窃罪的特征,但是直接适用盗窃罪定罪量刑有违个案正义,违反法律均衡原则,不符合正义,所以应当根据法律原则的指引,选用更为恰当的法律规则进行量刑,将许某在法定刑以下进行量刑。 法律本身具有局限性,例如存在语言表达的局限,可能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形,法律调整的社会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法律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不可能跳出社会去“创造’法律,法律手受到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法律与对应的事实之间有对应的难题,所以应该要有合理的差别,合理差别应注意合目的性、手段的必要性和符合比例性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