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中国四大茶区分布: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主要茶类:绿茶,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分布地区: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 江南茶区(茶产量的2/3):主要茶类:绿茶类,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红茶类,如祁门红茶,九曲红梅等。黑茶,如安化黑茶。黄茶类,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分布地区: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湖北南部、广东和广西北部,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 西南茶区:主要茶类:绿茶类,如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蒙顶甘露;都匀毛尖茶等。普洱茶,如西双版纳普洱茶。边销茶,红茶(滇红)等等。分布地区:贵州、四川、滇中北,藏东南。 华南茶区:主要茶类:黑茶的六堡茶,苦丁茶,漳平水仙,茉莉花茶,凤凰单丛,英德红茶,白茶,台湾乌龙茶等。分布地区:广西、海南,福建中南,台湾,广东中南等。 中国茶按加工方法分为:基本茶类、再加工茶和非茶之茶三大类。 基本茶类:直接采摘茶树的芽叶加工制成。 再加工茶:以基本茶类为原料经过再次加工而成。 非茶之茶:非茶树种的其他植物茎叶加工而成。 基本茶类:按茶加工时的发酵程度排序,分别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绿茶:发酵度0%;加工方法: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特点:采摘细嫩芽叶。干茶、茶汤、叶底均为绿色;水温:80摄氏度正负5摄氏度;醒茶:不需要;茶水比:1:50;适用茶具:玻璃制茶具、盖碗。代表茶类:按杀青和干燥方式分为四类:炒青:特点:高温锅炒,代表茶: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烘青:特点:炭火烘焙,代表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花茶茶胚;蒸青:特点:蒸汽杀青,代表茶:恩施玉露、日本煎茶;晒青:特点:日光杀青,代表茶:云南滇青绿茶。 冲泡:中投(西湖龙井)/上投(碧螺春、信阳毛尖)/下投(安吉白茶)法冲泡绿茶。 黄茶(麦芽糖香):发酵度10%;加工方法: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特点:独有闷黄工艺。干茶、茶汤、叶底均为黄色;水温:85摄氏度-90摄氏度;醒茶:不需要;茶水比:1:50;适用茶具:玻璃制茶具、盖碗。代表茶类:君山银针(冲泡过程有三起三落过程)、霍山黄芽、蒙顶黄芽。 白茶:发酵度10%-30%;加工方法:鲜叶采摘-萎凋-干燥;特点:芽叶全身披满白毫;水温:新茶80摄氏度正负5摄氏度,老茶100摄氏度;醒茶:新茶不需要,老茶需要;茶水比:1:50;适用茶具:玻璃制茶具、盖碗。代表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