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谈:脾胃是后天之本

 木象21 2019-08-26

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的关系极为亲密。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道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在饮食上应该怎么吃呢?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养胃的关键在于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大米粥等。少吃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或者粘性大、生冷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常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仁、白扁豆、大枣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