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太阴病论治失眠的理论及医案举隅

 逸农农 2019-08-27

失眠,病机既往的研究认为是阳不入阴,阴阳失交,一些文献集中在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1-6],实则为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治疗失眠,在临床中笔者运用六经辨证的思路与方法,观察到失眠按六经辨证属于太阴病的患者较多见,太阴病首见于《伤寒论》,症见脘腹胀满,纳呆不欲食,便溏或泄泻,进食寒凉则胃脘不适甚至腹痛腹泻者,可以考虑辨证为太阴病。太阴病,一般认为属于脾阳虚,多见里虚寒证,如脾阳虚,或脾肾阳虚证,另外,太阴病里虚寒,阳气不能升发,气血津液无法周流全身,因此,将水饮内停、湿浊困阻等阻碍津液代谢类证归太阴病;按照柯韵伯“六经钤百病”的思想,将气血津液亏虚不足类症状可归入太阴病,如将气短、乏力、神疲、体倦懒动等气血亏虚表现,以及头昏沉、反应迟钝等清气不升发表现亦可考虑太阴病。在辨证属于太阴病的同时,注意合并其他六经病的兼杂证型如合并阳明病、太阳病、少阴病等,而这与从脾胃论治失眠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脾胃论治只是脏腑辨证的一个证型,而太阴病合并少阴病、太阴病合并太阳病等太阴病合病的辨证,即兼顾了病的传变发展趋势,辨证体系更加综合且更能反映疾病的复杂本质,因此,综合以上治疗方法,从太阴病论治失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太阴湿伴阳明热证——三仁汤医案

患者,男,65岁,病历号:1224270,2012年10月12日就诊。主诉:失眠2年,患者2年来入睡困难伴早醒,周身瘙痒而不能平卧入睡,患者形体肥胖,纳呆不欲食,夜尿频,大便调,尿黄,舌苔黄腻厚,左脉弦有力,右脉滑,右寸沉取细弱。既往史:糖尿病10年,注射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为6.7 mmol/L。中医辨证:太阴湿伴阳明热,湿热弥漫。治则:清化三焦湿热。方剂: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0 g、白豆蔻10 g、砂仁6 g、鸡内金15 g、蒲公英20 g、太子参20 g、桔梗15 g、白茅根20 g、炒枣仁20 g、丹参15 g、大腹皮20 g、丹皮15 g、白芍20 g、茯神15 g、枳壳15 g,7剂。二诊诉寐转佳,瘙痒大减而能入睡,后以此方加减而寐安,无失眠。

赏美景,不仅仅是看山看水,也要看点、看田、看园、看馆,了解垦区的发展历史及地域特点,了解垦区的人文及特产。

按 患者湿热内阻弥漫表里及上下三焦,引起身痒,纳呆不欲食为湿热困阻,舌苔黄腻脉弦滑均提示湿热内盛,本案若从脾胃调理,则无法兼顾湿热弥漫表里内外及上中下三焦,因此,病位并不局限于脾胃,而是综合了脾胃和三焦,经六经辨证属于太阴湿热证,病位扩大,太阴的内涵包括内脏的脾和四肢、体表的肌肉、口唇,以及进食水谷精微化生的气血和津液,因此,太阴病包含的范围比脾病的范围大,本案的辨证要点是——舌苔黄腻,脉弦滑,周身瘙痒和纳呆,治疗以清热化湿的三仁汤为主,杏仁开上焦气机宣发肺气和津液,白豆蔻化湿健脾,滑石配蒲公英清阳明湿热,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白茅根配大腹皮清热利湿,鸡内金通降阳明兼消食化积,白芍敛肝,茯神健脾安神,砂仁温中化湿,防苦寒伤脾胃,皮疹考虑为湿热入血分,加丹参、丹皮清热凉血。

2 太阴阳明合病痞证——半夏泻心汤医案

患者,女,28岁,病历号:2156323,2016年3月5日就诊,失眠间断发作2年,入睡尚可,近来凌晨4点早醒,醒后无法再睡,午后面热,现无畏寒,无手足凉,时而神疲,唇内疱疹,口渴喜饮温,便调,腹胀时作,进食后腹胀加重,下腹胀伴困乏,头晨起时轻微头晕,坐位转站立时头晕轻微,头晕目眩,舌深红苔薄白,脉滑有力略数。辨证:太阴清气不升伴阳明浊气不降。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清半夏20 g、黄芩15 g、干姜6 g、黄连8 g、党参15 g、枳实15 g、大腹皮20 g、三棱10 g、莪术10 g,7剂。二诊:服药后无头晕,无腹胀,无面红,午后无面热,睡眠安,10点半睡,6点醒来,面色白润,小腹胀无,尿频,左脉和缓,右脉浮取弱,舌质深红苔薄白,沉取缓尚有力,上方继续治疗1月,失眠及余症均无。

按 腹胀,进食后加重伴头晕考虑太阴病,脉滑数有力,舌深红考虑为阳明病,寒热错杂,即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中焦痞塞,而气机无法循行,注意:痞证患者失眠,治痞证为急,如《内经》有云“中满者先治其标”,先治痞证,不用生龙牡等收敛镇静安神药及炒枣仁、首乌藤等养血药,否则痞证加重而失眠亦无法缓解。

3 太阴阳明合病——香砂六君子汤医案

患者,女,30岁,病历号:3069464,2017年4月8日就诊,失眠已经6年,加重3年,多梦,无明显入睡困难,3点胸闷或惊醒而早醒后可再睡着,白天神疲乏力,兴趣丧失,自述3个月来体重增加15斤,2017年1月26日药流1次,卵巢囊肿直径为2.7 cm,头顶多发凸起状脓头伴痒感,3月2日来月经,至今无月经,胸闷憋气,悲伤欲哭,项僵,心悸,头昏沉,无恶寒,恶热,手足热,时而手冰凉感,心口觉烧灼感,口渴喜饮凉,便干,无尿黄,无自汗,腰酸腿疼无力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沉略数有力,左寸脉沉细弱。辨证:太阴阳明合病,心脾两虚,气血不升,阳明郁热不降,采用香砂六君子配葛根、蝉蜕,处方:木香10 g、砂仁3 g、党参20 g、生白术10 g、葛根40 g、蝉蜕8 g、陈皮10 g、清半夏15 g、百合20 g、炙甘草8 g、浮小麦15 g、香附10 g、天花粉20 g、当归15 g、川芎8 g,7剂。4月9日二诊:第二剂药后即来月经,月经有血块,今日月经仍未结束,纳可,入睡快,梦少,晨起时无神疲困乏,7点醒来,服药后无突然惊醒或闷醒感,体重下降4斤,心悸时作,自述心情舒畅,头顶脓包全消退,脉弦数有力沉,脱发,口黏且干,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当归、川芎,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3周,睡眠可睡7~8小时,诸症若失。

按 左寸脉沉细弱伴胸闷,项僵,心悸,头昏沉,神疲乏力考虑为里阴证,为太阴病,给予香砂六君子健脾升清,当归、川芎养血升发气血,同时用蝉蜕升清且平肝;口内灼热,口渴喜欢饮凉,手足热,头部脓肿,便干,考虑为阳明郁火不降,给予天花粉、半夏;项僵考虑为气血不能升发外达所致,悲伤欲哭考虑为脏躁,合入甘麦大枣汤。

4 太阴少阴合病——附子理中汤医案

患者,女,41岁,病历号:2174794,2015年10月27日就诊,主诉:失眠无法入睡5月,加重1月,今年5月出现排便困难伴便血6月,于2015年5月11日入山西322医院手术并化疗,直肠高分化腺癌术后5月,当地医生建议做12次化疗,患者化疗6次,放疗25次,化疗用奥沙利铂,出院时双腋下淋巴结肿大,B超阴性,最后一次化疗于上周结束,现血象提示:白细胞1600/mm3(Ⅲ度骨髓移植)。术后至今寐差,整夜无法入睡已经5月,面色苍白多色斑,凉汗多,动则自汗甚,神疲乏力,纳食可,便调,口渴喜欢饮凉水,乏力,气短,左脉弦数,右脉沉细弱。辨证:太阴少阴合病,脾肾阳虚。采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处方:制附子先煎10 g、党参20 g、生白术15 g、茯苓10 g、炙甘草10 g、桂枝15 g、生牡蛎30 g、藤梨根20 g、干姜5 g,14剂。2015年11月17日二诊:寐转佳,入睡时而困难,能睡5~6小时,左脉沉滑有力,右脉沉滑细弱,舌尖红,苔薄白,舌质略红,自汗,口渴喜饮凉,无气短,纳食可,乏力减轻,咽痒时作,手足心热、汗出,纳食可,初诊方去藤梨根,加丹参30 g,茯苓改为15 g,7剂。2015年11月24日诉:口干减轻,汗出减轻明显,乏力减轻,睡眠安,9点睡,6点半醒来,口渴减轻,无手足心热,腰痛时作,舌淡红苔薄白,纳香,左脉沉缓有力,右脉沉弱细,复查血象恢复正常,无骨髓抑制。辨证同前,继续予前方14剂,追访近2年,失眠无复发,肠癌病情稳定,一直用中药调理,未用西医任何治疗。

按 患者肠癌化疗后失眠严重,自汗多则甚,且凉汗出,神疲乏力,首先考虑为阴证,化疗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不养心肾,无法入睡,津液不得阳气固秘而致汗液大泄,血象提示3度骨髓抑制,虽左脉弦数(化疗药损伤内脏,左脉弦数为心肝肾被伤之脉,非实证),但右脉沉细弱,口渴喜饮凉水,仍考虑为太阴少阴合病,从温通太阴少阴阳气入手论治,虽非直接补气血,但通过温通心脾肾阳气及周身血脉,使六经循环推动周身气血升发循环,从而治失眠的同时又达到生发气血,骨髓功能恢复的功效。

康复新液联合疮疡灵、明胶海绵对2型糖尿病患者阻生牙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生的影响 …………………… 张则明等(4):516

5 太阴少阴合病夹水饮血瘀证医案——附子理中汤合通窍活血汤

患者,男,59岁,病历号:1649211,2018年11月22日就诊,主诉:早醒10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早醒,入睡可,晚10点睡,半夜12点早醒后无法入睡,每夜只能睡2小时,夜尿频,平素恶寒,形寒肢冷,口渴不欲饮水,白日乏力气短懒言,白天神疲但欲寐而不得,左耳鸣持续2年,左耳失聪,无头痛头晕,纳食可,在北京某著名大医院治疗服药64剂草药后不寐仍无效,舌深红裂纹舌,光滑无苔,脉沉弦迟,左右寸脉均沉细迟,左右尺脉均弦长。辨证:太阴少阴合病,寒凝夹血瘀水饮,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虚阳上亢。治则:升提太阴清气,温通少阴阳气,活血化水饮。采用附子理中汤配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生黄芪40 g、生白术30 g、葛根40 g、茯苓30 g、泽泻15 g、桂枝10 g、蝉蜕后下3 g、白芷15 g、桃仁15 g、红花5 g、附子先煎15 g、野菊花15 g、丹参40 g、夏枯草10 g、生姜5片与葱1/4根后下,7剂。

2018年11月29日二诊:服药后寐转佳,早醒后能很快再入睡,每夜可睡6~7小时,舌苔同前,脉较前有力,脉沉缓,右尺脉弦长浮大,二诊处方去附子,加磁石15 g,7剂。后以此方为基础方,无加减,随访患者每夜可睡7~8小时,无早醒,无夜尿频,白天无神疲乏力,体力、精神大增,不寐治愈。神疲但欲寐而不得考虑为少阴虚寒证,给以附子理中汤加减,配黄芪升发脾气清阳,配泽泻利水饮,用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窍,药房无麝香,代以白芷通窍温通太阴虚寒,使太阴气血升发顺畅无阻碍。

6 讨论

既往的文献多从脾胃论治失眠,如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角度[9-10]、心脾两虚的角度[11]、调肝理脾的角度论治失眠[12],而从太阴病的角度论治失眠的文献极少,太阴不等同于脾,六经的体系比脏腑的系统广大且全面,如太阴联系脾脏,也联系肌肉、大腹、口唇等五体五窍,也主管气血津液的滋养化生。

根据纳呆、腹胀、神疲、便溏,畏寒喜暖,舌淡红苔白,脉缓或濡或沉弱等,经六经辨证为太阴病,若兼头痛项僵恶寒恶风等太阳表证,辨为太阳太阴合病;若兼口苦,或往来寒热,或恶心,或咽干,或少阳经所过处如头、太阳穴处疼痛,或急躁易怒明显等表现考虑合并少阳病;或若兼脉滑数、身热或口渴等阳明表现,辨为太阴阳明合病;若兼四肢寒冷和神疲倦怠明显,辨为太阴少阴合病,根据太阴病合病的不同,在温通太阴阳气的同时,分别给予辛温解太阳表、疏少阳郁结、降阳明浊泄阳明热、温少阴心肾阳气,温通周身血脉、利水除饮、活血化瘀等治法,将阳不得入于阴的邪气祛除,温通阳气,使得阳气顺利入于阴,而得以安眠。

针对这三座山,一是要激活民营企业内在潜力,融化市场的“冰山”。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性品牌,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优势产品的销售半径;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基础,与有关国家合作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二是要健全融资信用保障体系,削低融资的“高山”。要通过健全民营企业融资信用保障体系,解决银行不敢或不愿贷款给中小民营企业的问题。三是要以优化创新创业条件来跨越转型的“火山”。

太阴作为六经的一个系统,统管人体的消化系统,负责将水谷精微化生为机体需要的气血津液,太阴为病,表现为水谷精微不得运化,气血津液不得滋生,湿浊困阻,气机升降失常,尤其表现为升清不足(降浊主要由阳明所管),气血津液滋生不足,则五藏六腑四肢九窍失于滋养,心气血不足则不养心神,肝血不足则肝所藏的魂失于滋养,神魂缺乏滋养则易于浮越妄动,而表现为失眠。因此,从太阴论治失眠有其理论依据,从太阴升清化生气血津液的源头入手论治,非滋补气血,而气血得补,脏腑功能得以恢复,以上病案进一步佐证从太阴病论治失眠有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

参考文献

[1] 崔兰英. 朝医清心莲子饮治疗太阴人失眠6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6):6-7.

[2] 金哲. 活血安神汤治疗太阴人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155.

[3] 叶新翠,李宏. 顾植山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不寐验案举隅[J].光明中医,2016,31(19):2873-2875.

[4] 章波,卢建新,高荣林.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源流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282-1285.

[5] 唐文超,黄韬. 调和脾胃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862-863.

[6] 赵鸣芳. 太阴病证治辨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2):806-808.

[7] 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30(1):15-16.

[8] 罗海鸥,李绍旦,杨明会. 杨明会教授从“胃”论治失眠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23-426.

[9] 张文砚,冯学功. 经方治疗“胃不和”型失眠验案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2847-2849.

[10] 张敏,纪立金,黄俊山. 从脾郁角度探析失眠从中焦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1(10):3914-3916.

[11] 魏相玲,孙海俊. 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7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714.

[12] 张其慧. 从调肝理脾论治失眠[J].四川中医,2005,23(12):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