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四有内审人

 财融自由之路 2019-08-27

日期:2016-10-13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作者:内审点滴 编辑:刘锋

作者:成岩

近日,在凤凰财经看到一篇《任正非:内审不以整人为目的 不一定非要除恶务尽》的报道,内容是华为CEO任正非于2015年10月23日在公司内审调查工作授权及流程优化汇报会上,就内审工作提出的许多工作思路和要求,读后深受启发。(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004/14919440_0.shtml)

抛开其他的不谈,就其中关于审计人员选用标准的一段话,体现了华为的价值观,也间接阐明了合格内审人员需要具备的特质,就此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任正非的原话是这样的:

“将来审计人员必须要具有一定水平,政策、方法都要合理。既然我们胸怀世界,就要有气吞山河这样的气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容不得人。年轻人黑白分明、爱憎分明,没有阅历、没有胸怀、没有方法,政治上不成熟,不能担任审计任务。你们要系统性看看审计人员的来源,要提高审计人员对业务的理解能力,避免“烟囱式”发展,低职务、低级别、没有社会经历的人员,不适合进入审计队伍。”

华为毫无疑问是中国企业的翘楚和骄傲,其内审工作的水平在业界也是名声在外。

如果说IIA列出的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要求是最基本的从业能力标准和要求,那么任正非这一席话则体现了在实务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软实力。

结合自己从事内审工作的体会,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内审人应当具备以下“四有”的特质。

一是有格局,不钻牛角尖,即“不要什么事情都容不得人”。

内审人在头脑中要有清晰的工作格局,出发点要站的高,站的高才可能有广阔的视野,看问题才不会钻牛角尖。

对发现的问题,不能一上来就上纲上线,要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做到宽严相济,治病救人,这一点与坚持原则的要求并不冲突。

还原真相、揭示问题是原则,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定性、处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盘考虑,要关注综合效果。

同样是揭示问题,外部审计一般是问题导向,但是内部审计除了指出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查找原因,分析后果,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是控制设计出了问题还是执行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都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统筹考虑。

可以说,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重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条条框框和创新的关系,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点。

目光狭隘,就审计论审计,思维僵化,就问题谈问题,内审工作的格局注定不高。而最可怕的,是动机不纯,抱着整人的目的去搞审计,拿问题数量去邀功。

二是有阅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优秀的内审人员,会全面、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冷静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而做到这些,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

所谓的经验丰富,并不仅指审计工作的经验,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对开展内部审计都有重要意义。

在很多人眼中,会计是记账的,审计是查账的,懂点财务知识就可以了。而实际上,现在的内部审计工作,早已跳出财务合规性检查这个范畴了。

审计中要查清事实,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做好审计工作,就需要见多识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常见问题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同时,具有一定的阅历还意味着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审计人员要揭示问题,必然在人际关系方面会承受较大压力,发现的问题越是尖锐,矛盾就越突出。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遵循原则、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给自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一名优秀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阅历是时间沉淀的产物,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内审人要多留心,利用审计工作的便利条件,注意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扩宽知识面,扩大信息量,丰富自己的阅历。

三是有大局,有宏观意识,有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我们也讨论过,内部审计提的问题总是给人一种鸡毛蒜皮的感觉。也经常看到一些审计项目,确实存在立意不高、分析不透、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作为内审人,面临的大局就是企业的发展,将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工作的全局,寓服务于监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处着手,是指审计查证工作往往非常具体、繁琐,要核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把具体的查证工作做得准确、细致,确保工作质量,是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但是,面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如何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如何优化审计思路从而提高效率?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能够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展开思考,并据此判断审计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登高才能望远,从大处着眼才能体现水平和眼界。审计人员要聚焦在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事项上,通过发现的问题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漏洞和风险,避免拘泥于个别性或局部性的问题。

四是有方法,有发现问题的技能,也要有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里所说的方法,与理论研究中提及的审计方法略有不同。审计实务中,实际情况千变万化,理论研究中的审计方法很难完全适用,对书本知识不能死搬硬套,要活学活用,特别是要创造性的运用。

刚工作的时候学习某审计软件,惊讶地发现居然有自动审计功能。当时觉得这个软件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后来发现,在实务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很难满足实现神奇功能的各项前置条件。这个功能就好像物理老师口中那个光滑斜面一样,只存在于考试中。

的确,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多变的,审计人员需要在掌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同样的基础方法,可能在不同的审计项目中,运用方式都会有所区别。这种能力就是审计人员的软实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不过,我也不认为年轻人就真的不适合做审计工作,烟囱式的成长方式仍然有其优点。毕竟审计工作是一个经验工种,没有一定的审计项目作为积累,很难培养出职业敏锐性和洞察力。而且,在审计工作创新方面,小朋友脑洞一开反倒会给审计组一些新鲜的灵感。

其实,上面说了这么多,真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

“我们要求审计人员既懂公司政策法规,又懂方法,那么待遇级别就要高。如果你们认为这个人级别还不够高,但是有水平,那就继续呈报去提升他的职级。”

看来,领先自有领先的道理,多说不宜,只能默默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