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故事和类比的应用》作者是英国的布伦克荣。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常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方法。著作通过使用相关故事、隐喻、类比、引用和轶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CBT付诸实践,同时也示范了在实践中治疗者是如何应用书中介绍的例子。下面是学习第一部分《开始:故事的背景》第三章《将故事应用于CBT》的体会。
1.阐明意义。故事的方法,可以阐明意义,使治疗更易于理解。比如,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是: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但人们在交往中,经常使用的是反黄金法则:你如何对待别人,就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
有这样一则笑话。妻子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这个故事,具有明显的意义,要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2.促发内省。故事可以让人们变换思考问题的视角,或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并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有一个来访者,对生活感到很不满意,觉得这个不完美,那个不够好,是个完美主义者。咨询师为她讲述下面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圆,因为缺了一角,所以很不快乐,于是,他动身去找所缺的那一角。它一路滚动,一路寻找。它忍受着日晒,经受着寒冷。由于缺了一角,它没法滚得太快。有时候会停下来和路边的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的芳香;最愉快的是他和蝴蝶一起嬉戏的时光。终于有一天,它遇总算找到那合适的一角,感觉真好。它把那一角装上,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因为不再缺少什么,它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和小虫说说话,停不下来闻闻花香,停不下来和蝴蝶嬉戏。它开始明白了点什么,停了下来,把那一角轻轻放下,快乐地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快乐。
一个好的故事能让来访者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处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灵活交流。故事可以绕过情感上的防御,更方便、更灵活地交流。一个故事具有多项意义,一个心理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故事来治疗。
著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医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去野营,在享用过美餐和红酒之后,两个勇敢的人就躺下来睡觉了。几小时后,福尔摩斯突然醒了过来,用手肘推了推他的朋友:“华生,看看天空,告诉我你看到什么。”华生回答说:“我看到了无数的星星。”
“这说明什么呢,华生?”
“从天文学上,它告诉我在这个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数百万个星系;从神学上,我感慨于在造物主创造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我们是多么渺小;从时间上,我推断现在大概是早上三点钟;从气象学上,我推算明天会是晴朗的一天。怎么了?你从中得知了什么呢?”
福尔摩斯沉默片刻之后说:“华生,它告诉我们有人偷走了帐篷!”
由于故事很典型,具有多重意义,所以适用于不同心理障碍的人治疗。这个故事的意义大致有:存在多种方式来看待相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的感觉和反应;从最显而易见的事情开始思考;生活中应先着眼于近处再放眼远处;着眼于实际等等。
4.方便记忆。交流是信息的传递,故事提高了信息的影响力,使治疗师和来访者更有力地表达他们自己。如果没有故事,只是抽象的说教,来访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甚至会产生阻抗。来访者记住了故事,就能容易记住故事所说明的道理。《炒菜和开车》《看看天空》《缺了一角的圆》等故事内容生动,寓意深刻,容易让来访者记住,并从中明白道理。最易于记忆的故事能将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与其现阶段的目标相联系,促进来访者的体验与感悟。
|